9.94万娃抢1998班! 班均50人爆表 家长疯抢学区房? 数字像一记闷棍:9.94万对1998,平均50.2人/班,比去年再涨0.3。教育局新增99个班,却抵不过5500个新增孩子。这不是简单的“人多粥少”,而是郑州教育版图的剧烈晃动。 划片铁墙越砌越高。金水区把“房产满三年”写进细则,等于告诉后来者:晚一年买房,晚三年安心。中原区把外国语推荐名额的三分之一锁给本区小学,看似公平,实则把跨区家庭直接踢出局。政策口号是“免试就近”,现实却用房产证、居住证、荣誉证层层筛人,隐性选拔比考试更残酷。 民办校也在变形。枫杨提前“面谈”抢跑,一中经开把摇号、面试、简历打分做成三明治,每一口都咬的是家长的焦虑。中签率15%的冰冷数字背后,是一条灰色产业链:简历包装、竞赛刷奖、突击特长,价格从几千到六位数不等。教育局严查“人籍分离”,却拦不住家长把“实际居住”做成24小时监控直播,只为通过社区突击核查。 最扎心的是三年后的剧本:70%的孩子注定与一批次高中无缘。小升初不是终点,而是被提前锁死的起跑线。家长拼命买的不是学区房,是一张“可能有用”的彩票。 窗口期只有42小时,系统到点自动锁死。去年3%家庭因错过报名被调剂到边缘学校,教训血淋淋。可就算报上名,50人的大班、师资缺口、指标生倾斜,每一关都在把孩子推向更窄的通道。 别再把希望押在“内部指标”或神秘中介。教育局已把所有录取结果晒在网上,黑箱操作的空间被阳光一寸寸蒸发。真正该盯的,是孩子能不能在50人的教室里抢到老师的眼神,能不能在初二就适应中考节奏,能不能在没有课外班的时代练出自我驱动的能力。 一句话:与其砸锅卖铁追学区房,不如先教会孩子在大班额里也能拔尖——三年后,这才是硬通货。
频繁投诉老师,一家长爆发了老师下学期你还教我吗
【10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