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网友琢磨着马德雷山号上的菲律宾兵三个月没公开补给,准得撑不住跑路——可现实是

语蓉聊武器 2025-09-05 15:35:28

不少网友琢磨着马德雷山号上的菲律宾兵三个月没公开补给,准得撑不住跑路——可现实是,这破船早被菲律宾折腾成"海上钉子户"了,太阳能板铺满甲板,活动板房整齐排列,人家不光能自己发电、收集雨水,甚至在锈迹斑斑的甲板上都种起了菜,根本没有一点跑路的样子! 南海的咸风日复一日侵蚀着马德雷山号的钢铁骨架。 这艘1944年诞生的美军登陆舰,如今虽像一截废铁,却是仁爱礁上最扎眼的存在。   外界猜测,船上的菲律宾士兵已三个月没有公开补给,恐怕撑不了多久了。 但只要细看便知,甲板上的太阳能板连成蓝色矩阵,泡沫箱里的番茄苗顶着黄花,士兵正将雨水引入储水箱,处处透着要长期耗下去的架势。   这船的轨迹颇为曲折。 刚下水便投身二战,运送过海军陆战队,越南战争期间还穿梭于湄公河三角洲。 1976年美军将其移交菲律宾时,舰体已带着32年的战火伤痕。 1999年5月,菲律宾海军以“动力故障”为由,故意让它在仁爱礁坐滩,一坐就是26年,成了所谓的“海上前哨”。   为让这艘老船站稳脚跟,菲律宾技术人员颇费心思。 他们将船舱隔成12个独立舱室,灌注混凝土以增强稳定性;在船底焊接6根8米长的合金钢柱,深深扎进礁盘;还从日本进口抗盐雾防锈漆,趁季风减弱时派潜水员涂刷水下船身。 船上的11名士兵,每天除了监视周边海域,还要给甲板裂缝注射环氧树脂、为钢柱焊点刷防锈漆,单是这些修补活儿就占去四五个小时。   中国海警巡逻舰每天都会出现在礁盘附近,舰上的光电系统能清晰拍到士兵晾晒的迷彩服。 中国外交部多次强调,仁爱礁是中国南沙群岛的固有领土,菲律宾方面的坐滩驻军行为违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严重侵犯中国主权。 海警部门还在礁盘周边设置了生态监测浮标,实时传回海水盐度、珊瑚覆盖率等数据。   菲律宾的补给手段在不断升级。 2024年,他们尝试用无人潜航器运送食品,结果被截获;2025年初,又训练海鸟携带信号发射器,最终也以失败告终。 2023年11月,一艘伪装成越南渔船的船只趁台风“山猫”过境想靠近礁盘,被中国海警的红外监控发现,双方在暴雨中对峙47小时后,菲律宾船只悻悻离去。   2024年建立的每月补给机制,渐渐成了双方博弈的新舞台。 菲律宾提交的物资清单里,“医疗箱”中常常藏着钢管,“食品箱”里混装着焊接工具。 今年3月,甚至查出“饮用水桶”底部焊着钢板,此类事件在《仁爱礁违规补给档案》中已有37起记录。   美国的P-8A反潜机每月都会到上空“巡逻”,捕捉船上的无线电通话。 2025年2月,美军“罗斯福”号航母战斗群在黄岩岛以东海域游弋,还派出F-35C舰载机模拟拦截中国海警船。 澳大利亚则向菲律宾提供了3架“超级海王星”巡逻机,这些飞机上个月刚在仁爱礁周边完成28架次的侦察飞行。   领土主权的法理之争十分激烈。 中国公布的清代《更路簿》中,详细记载了渔民在仁爱礁的作业航线,这比菲律宾建国早了近200年。 菲律宾方面引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21条,称仁爱礁为“岩礁”,却刻意回避其中“自然形成”的核心要素——毕竟马德雷山号是人为放置的船体。   船上士兵的生活细节具体可感。 他们将弹药舱改造成宿舍,地上铺着防潮垫,用旧炮弹壳当花盆种着薄荷。 厨房角落里有菲律宾华侨捐赠的卫星电视,能收到马尼拉的频道。 医务室的冰箱里,除了常用药品,还冻着用海水腌制的鱼干。 但长期潮湿的环境让9名士兵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最近轮换上来的3名新兵,不到半个月就出现了皮肤真菌感染的症状。 附近的巴夭族渔民反映,十年来渔获量下降了63%,他们的独木舟现在要划到十多海里外才能捕到苏眉鱼。   国际社会的反应耐人寻味。 东盟秘书处去年发布的《南海行为宣言》执行报告,隐晦提到“个别国家的人工设施对海洋生态造成影响”,却没有点名菲律宾。   与1974年的斯普拉特利群岛冲突相比,如今的博弈多了几分“软性对抗”的色彩。 当年越南军队试图登岛时,双方直接发生交火;而现在,中国海警更倾向于用水炮驱离,菲律宾也只敢在补给时耍些小聪明,这种克制背后,是双方对地区稳定的共同考量。   马德雷山号的未来存在多种可能。 有工程师预测,若今年台风季强度超过往年,船尾可能会率先断裂。 但菲律宾国会recently通过了相关法案,拨款500万美元用于船只加固,显然打算硬撑下去。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明确表示:“解决问题的钥匙在菲律宾手里,只要拖走这艘船,一切都好商量。” 但从当前态势看,菲律宾似乎打算让这艘老船在仁爱礁“寿终正寝”。 只是南海的浪涛还会继续拍打下去,在这片海域卷起更多的漩涡。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0 阅读:1
语蓉聊武器

语蓉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