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总是想不明白,日本区区一个弹丸小国,为何敢屡屡侵略中国,后来才知道,这都是中国历代统治者的大度有关! 1874年,日本第一次动手,找了个借口打进台湾。清政府本该出手教训,结果却是花50万两白银“了结此事”。 这第一回交锋,中国的态度是“息事宁人”,日本尝到了甜头。 接下来1894年甲午战争,清政府不仅败得一塌糊涂,还签了《马关条约》,割地赔款,白银2.3亿两直接送到日本手里,台湾也拱手相让。 日本这才发现,原来只要动动手,中国就会低头。一个“弹丸小国”,就这么一步步把胃口撑大了。 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不仅打跑了俄国人,还在中国东北拿到了实打实的地盘和特权。 1927年,他们干脆直接定下“对华政策纲要”,明着喊出要先拿东北,再吞华北,最终控制整个中国。 这可不是拍脑袋的临时起意,是早就有了周密计划的系统侵略。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干脆把整个东北都吞了。中国方面呢?不抵抗。 东北三省被占,连口号都没喊一个响亮的。1932年又打上海,1933年攻河北,1935年策动华北五省自治,几乎是年年推进,步步紧逼。 等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打响,日本已经在中国土地上扎根六年了。最可怕的是,战争不仅是打仗,更是人命的消耗。 在山西,日军制造了天镇、朔县、宁武等多起屠城惨案,几万人被无差别屠杀。南京大屠杀更是历史上难以抹去的血迹,30万人被杀,城市化为废墟。 更不堪的是731部队的活体实验、人类试药、细菌战,活埋平民、焚烧村庄、掠夺文物,简直无所不用其极。 霍县中镇庙、太清观这样的古建筑不复存在,云冈石窟和天龙山的佛像被砍下带走,如今还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里。 那日本怎么敢?说到底,是因为当时的中国太软了。军阀混战,中央政令不出省城,国民政府讲什么“攘外必先安内”,结果就给了日本人空子钻。 面对九一八事变,蒋介石选择不抵抗,东北拱手让人,成了日本的“满洲国”。 再看国际环境,西方列强嘴上说和平,实际上谁都不想为中国出头。国际联盟对日本的侵略几乎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1933年,日本干脆退出国际联盟,摆明了要干到底,没人敢拦。而日本自己也不是盲干。 他们从明治维新开始就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崇尚武力,推崇“大陆政策”,以战养战。 他们错误地认为中国不堪一击,甚至狂妄地说“一个月拿下山西,三个月灭亡中国”。 事实说明,他们确实低估了中国人民的抗争意志,但这份轻视背后,也是中国政府一再妥协的结果。 战争结束了,可日本对历史的态度却始终让人寒心。从1982年开始,日本文部省就把教科书里的“侵略中国”改成“进出中国”,字眼的变化,暴露的是对历史的扭曲。 日本多名政客再次参拜供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仿佛那段历史根本不曾发生。 日本众议员杉田水脉甚至公开否认南京大屠杀,称其“是捏造的”。这不是无知,而是有意为之。历史没有被遗忘,而是被选择性忽视。 而且直到2025年8月,日本还没有彻底处置完在中国遗留的化学武器。这些“毒瘤”依旧埋在中国的土地上。 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张晓刚明确表示:“魔鬼被消灭了,但遗毒还未根除。”这不是情绪,是事实。 而在外交上,日本也没闲着。前不久,为了干扰中国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活动,日本四处游说欧洲和亚洲国家,试图压制中国的历史表达。 在台湾问题上,前首相更是放话“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挑衅意味不言而喻。 这么一看,日本当年为什么敢动中国?背后不是胆子大,而是中国当时太“讲理”了。 一味退让、换来的不是和平,而是更大的野心。日本从来不觉得自己是“弹丸小国”,反而把中国当成了可以随意宰割的“大肥羊”。 但今天的中国早就不是当年的中国了。历史不能忘,但也必须看清:发展自己、强大自己,才是对侵略最好的回应。 日本如果真想改善中日关系,就该彻底抛弃军国主义,尊重历史,尊重事实,把过去欠下的账一一清算干净。
战败国指挥战胜国?几个菜喝成这样?
【2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