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徐德智是个人才,联合国为日本广岛核爆致词,结果中国记者徐德智提出“夺命两连问”:谁炸的日本?为什么炸日本?秘书长一脸尴尬,根本说不出话 日本政府当天在广岛举行了隆重的纪念仪式,首相石破茂花了整整20分钟讲述平民苦难,强调核爆带来的巨大创伤。 而联合国方面也派出高级代表出席,秘书长在致辞中高呼“无核世界”,强调和平与人道主义,场面一度庄重肃穆。 但就在这时,徐德智举起话筒,他的第一个问题简短有力:“请问,是谁炸的日本广岛?”联合国代表短暂沉默后答道:“是美国。” 接着,徐德智毫不停顿地抛出第二问:“那为什么要炸日本?”这一问,把原本顺畅的纪念活动推向了尴尬的边缘。 全场突然安静下来,十几秒钟无人开口,连秘书长的表情都无法掩饰惊愕。 没有人愿意接这个问题,因为它不仅揭开了历史的伤疤,还直接击中了日本在国际叙事中的软肋。这场“夺命两连问”并非无的放矢。 徐德智的本意非常明显:既然日本不断强调“无核受害国”的身份,那就该有人问一句——那场核灾难究竟是怎么来的?又是谁把战争的火种点燃的? 从历史资料上看,美国在1945年向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是为了回应日本偷袭珍珠港、对美宣战的挑衅行为。 可更深层的原因,是日本当年早已深陷侵华战争的泥潭,为了维持战争机器的运转,急需东南亚的石油与资源,最终走上了全面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这场灾难的根源,不是别人,正是日本自己挑起的战争。而在那场战争中,3500万中国军民惨遭屠戮,731部队的人体实验、南京大屠杀、无差别轰炸…… 这些惨烈的历史血迹,至今都未得到应有的清算。 但在广岛的纪念会上,日本一字不提侵略,仅仅强调自身是“受害者”,无非是想通过苦情叙事来博取国际同情,借此淡化其在二战中的加害者身份。 这种策略在国内可能能唤起民族情绪,但在国际上,尤其是在那些曾经饱受日本侵略的国家面前,这种做法显得格外刺眼。 而联合国此次的参与,也多少让人感到有些模糊焦点。秘书长高呼“无核世界”,却并未点出日本为何会遭受核打击。 如果历史的起点被有意跳过,那所谓的和平倡议又能有多少说服力?正是基于这一点,徐德智才会当众发问,迫使联合国回到问题的起点。 这也并非徐德智第一次在联合国场合“开大”。早在2023年,日本宣布将福岛核污染水排放入海时,他就曾当众质问:“连狗都不会在自己窝里拉屎,日本凭什么往海里排?” 一句话把日本官员问得面红耳赤,现场气氛一度失控。这次在广岛纪念活动上的发问,同样延续了他一贯的风格,问题直接,没有修饰,直击本质。 很多人觉得这种方式太激烈,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问题,才逼得国际社会不得不面对一些本该早就讨论的问题。 日本的纪念活动表面上是对核爆的哀悼,实则是一场舆论操作。 通过强调“核武器的非人道性”,试图将世界舆论引导至“禁止核武器”的道德高地,而不是去追问“为什么日本会被炸”这个更关键的问题。 换句话说,日本想要的,是一个不谈历史的和平,是一个可以只讲结果、不讲过程的国际共识。而这种“选择性记忆”,恰恰是问题所在。 德国在战后深刻反省,前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下跪,教育系统将纳粹罪行写进教材,甚至保留集中营遗址作为反思场所。 而日本,至今仍有政要参拜靖国神社,历史课本避重就轻,甚至在国际场合上装作自己是单纯的受害者。 这次事件的最大意义,是让国际社会重新开始讨论一件事,历史记忆的完整性。如果一个国家从未真正面对自己的过去,又怎能让邻国相信它会珍惜和平? 联合国秘书长那一刻的沉默,不是简单的语言失误,而是面对历史真相时的无话可说。 日本可以举办再多场纪念活动,可以摆出再多的哀悼姿态,但只要它不愿意直面历史,就永远无法真正获得国际社会的信任。
不得不说徐德智是个人才,联合国为日本广岛核爆致词,结果中国记者徐德智提出“夺命两
世界今若在
2025-08-25 17:28:46
0
阅读:202
崛起
王毅大师说:小伙子,听说你很厉害
用户10xxx51
倭巴罪恶滔天,血债累累,仍不思悔改,妄图洗白,百死莫赎!它们不亡国灭种,天理不容。精倭的都是群什么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