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就是美国的克星,世界上不管哪一场战争,只要有美国介入,美国站队哪个国家,那个国家基本都赢得没有悬念,但是只要有中国介入的话,美国都失败了。接下来的芯片战和贸易战,美国也会失败。 美国向来有个“只要我站队,胜利稳拿”的迷之自信。然而,凡是中国出手的地方,这个神话就得打个问号。 从朝鲜战场、越南丛林,到今天的芯片战和贸易战,结局都说明一个问题:美国遇到别人是对手,遇到中国,是对头。 打仗讲阵法,打贸易讲算计。美国习惯了“高举大棒”,可这几年挥来挥去,砸的不是中国,是自己的脚。回头看这些年,不管怎么出招,反倒是中国越打越强。 上世纪五十年代,朝鲜半岛战火连天,美国带着“联合国军”雄赳赳气昂昂南下,结果中国一出手,美军原地止步。 1975年越南一统一,美国连直升机都来不及收拾就撤了。战争结束,美方没捞到半点好处。两场战争,一次折戟,一次全败,背后都有中国的身影。 时间来到2018年,特朗普掀起的贸易战一度被视为对中国的“致命一击”。他以为关税加上去,中国会低头。 结果呢?中国不仅没垮,反而逼出了产业升级。2025年8月,中美走到了第三次关税暂停。 从145%的综合税率一路降到30%,这不是谈判的胜利,而是现实的妥协。 芯片战是美国最寄予厚望的一张牌。2025年8月,特朗普政府干脆上了“芯片税”,逼着英伟达、AMD卖一颗收一笔“许可费”,不交钱就禁售。 这算盘打得精,不过市场不是靠命令控制的。英伟达虽然交了34.5亿美元“买路钱”,但结果是市占率从95%跌到一半。 中国的华为、寒武纪趁势崛起,昇腾910B芯片性能已能追上英伟达H20,国产替代的速度,比谁都想象得快。 关键还不只是性能。2025年中芯国际宣布7nm芯片量产,国产芯片自给率从2024年的34%猛冲至将近一半。华为还另辟蹊径,开源CANN架构,50万开发者跟进,生态一旦成型,美国芯片早晚被中国市场“请出局”。 封锁本意是让对方“断粮”,没想到成了“催化剂”。车企换芯、服务器换代、AI平台换体系,一波波的“去美化”行动,不靠行政命令,全靠市场选择。 蔚来、小鹏已经全面用上国产AI芯片。美国以为自己是“芯片霸主”,其实只是“霸不动了”。 这边芯片战打得热火朝天,那边贸易战也没闲着。可到2025年,美国发现一件事:再加税,盟友也不买账。 5月12日,日内瓦协议刚定下关税减半;8月12日,斯德哥尔摩会谈又规定暂停24%的附加税,90天内只保留10%的税基。 盟友也不傻。欧盟嘴上说理解美国,行动上却是另一套。法国直言:我们要保住在中国的利益。 印度更是被“误伤”,美国对其医药出口加税25%,结果印度药品对美出口直接跌了21%。谁还敢站队? 中国这边也不是光等着挨打。稀土这张牌,一打一个准。2024年出口配额一缩,美国军工链就慌了神。F-35磁体断供,飞机照飞,但性能打折。 再加上医药这根软肋,美国80%的抗生素原料靠中国。中国没动这张牌,只是“亮了亮”,美国立马意识到什么叫“卡脖子”。 供应链上,美国试图通过“友岸外包”转移依赖,但现实很骨感。76%的亚洲芯片企业减少对美依赖,62%的欧洲企业倒是加快在中国本土化。 谁也不愿意把命运押在一个政治不可预测的国家身上。中企也不傻,干脆在泰国、墨西哥设厂,规避关税,照样赚钱。 标准之争也悄然展开。中国在半导体专利上的全球份额已经达到38%,头一次超过美国。 特朗普虽发布了《赢得AI竞赛》蓝图,可联邦资金却拒绝流向监管严州,自家政策互相打架,还怎么“赢”? 美国想靠“技术+规则”卡住中国,但现在连规则都不听话了。 2025年8月,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正式受理了屹唐半导体起诉美国应用材料公司技术窃取案,索赔9999万元。 这不是小打小闹,是中企开始用规则“反打”美国。回头看这一连串事件,美国为何频频失手?看似战术问题,其实是结构失衡。 美国擅长高端设计,却缺乏全产业链能力。中国从资源掌控到终端制造,从标准制定到全球市场,链条完整,抗压能力强。 就像长跑,光起跑快没用,得看谁能跑完全程。美国还犯了一个战略错误:以为加税是“别人买单”,结果自己人先倒下。 2024年美国家庭平均多支出3800美元,农场主破产潮一波接一波。芯片税也一样,原本想逼中国让步,反而逼出了中国的“芯片独立”。 国际格局正在变化。G7没人愿意跟进美国那套200%关税政策。欧盟、印度、巴西正在重构新的贸易网络,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美国的“带头大哥”越来越孤单。
中国就是美国的克星,世界上不管哪一场战争,只要有美国介入,美国站队哪个国家,那个
世界今若在
2025-08-20 10:26:41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