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亏大了”!中国自主研发的“抗癌神药”,今年6月被外资企业72亿买走,紧接着

世界今若在 2025-08-25 15:40:04

“中国亏大了”!中国自主研发的“抗癌神药”,今年6月被外资企业72亿买走,紧接着该外资又转手将其卖了800亿,利润高得都让人不敢想。   72亿买进,800亿卖出,这不是玩笑,而是实打实发生在中国抗癌新药BNT327身上的真实交易。   这款由中国普米斯生物研发、在国际上被称为“重磅炸弹”的抗癌药物,短短一年间就成了全球资本市场的明星产品。   但转折点也正是在这短短一年内,从中国手里出发的“神药”,最终却也从中国的控制权中悄然流失。   故事得从2023年11月说起。当时,德国的BioNTech公司以10.55亿美元的价格拿下了BNT327的海外权益。   看上去是个不错的交易,但实情是,这笔钱里真正到账的首付款只有5500万美元。   后面那大笔钱,还得看药物研发进度,属于有点风险的“画饼合同”。而那时的普米斯,手头紧,融资难,已经别无选择。   进入2024年,普米斯的资金问题依旧没有缓解。生物医药行业面临“资本寒冬”,融资总额比前一年暴跌了六成。   研发一款新药本就耗时十年、烧钱十亿美金起步,普米斯四轮融资才拿到2.4亿美元,简直就是“拿小水壶扑火”。   最终,2024年11月,BioNTech以不到10亿美元的价格彻底“收编”普米斯,顺理成章将BNT327的全球权益一并收入囊中。   但真正让人咋舌的还在后面。时间来到2025年6月,BioNTech刚把这笔买卖消化完,立马和美国制药巨头BMS达成协议。   BMS愿意付出高达111亿美元的价格来获得BNT327的联合开发和销售权。   这笔交易包括15亿美元的预付款、20亿美元的后续付款,以及76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价格直接翻了十倍。   这不是简单的“炒药”游戏。BNT327的技术含量可不是盖的。   它是全球领先的PD-L1/VEGF-A双特异性抗体,能一边激活T细胞,一边阻断肿瘤血管生成,相当于一药双效。   尤其是在三阴性乳腺癌等难治性肿瘤上,数据显示超过一半患者肿瘤明显缩小,九成以上病情得到控制,晚期患者甚至生存时间延长一年以上。   在全球范围内,这款药物属于第一梯队,而不少国际巨头的同类项目早就折戟沉沙。   那中国为什么要把这款“神药”卖出去?答案不复杂,一句话:没钱撑到最后。2021年以后,整个生物医药行业进入融资低谷。   没有资金支持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和国际化商业运作,普米斯只能在“活下去”和“坚持做主”之间选一个。最终,他们选择了套现,保命为先。   而BioNTech并不是一个“二道贩子”。它有自己的一套加速系统。它用自己在全球临床开发、政策对接、商业化网络上的经验和资源,把BNT327从“潜力药”做成了“准爆款”。   BMS之所以愿意出800亿人民币,并不是只买一个药分子,更是买了BioNTech提供的“确定性”——一个能快速推向全球市场的现成平台。   但对于中国来说,问题才刚刚开始。一旦控制权转移,未来中国患者能不能用上这款药、能不能用得起,就不再由中国说了算。   参考君实生物的PD-1药物案例:在中国医保中每瓶不到2000元,而到了美国市场,价格直接飙到6万元一瓶,价差高达30倍。   这还只是价格问题,未来如果遇到全球供应链紧张,控制方优先保障自家市场,中国患者可能连买都买不到。   更深层的隐忧是,中国创新药“能研发”却“难主导”的困境再次暴露。   BNT327的命运说明,哪怕有全球领先的技术,如果缺乏资本耐力、全球化能力和谈判策略,依旧难以掌控最终的价值产出。   不是没有中国企业走出过另一条路。比如传奇生物在与强生合作时,成功争取到海外市场五五分成,并牢牢把控住中国的市场权益。   复宏汉霖的PD-1抗体药物已在近40个国家获批,2025年8月刚刚在德国和印度开出首张处方,全球化自主商业化初见成效。   三生制药联合辉瑞推出的双抗药物也以更优的授权模式出海,首付款高达12.5亿美元,里程碑付款上限48亿美元。   这些案例都在说明,问题不在技术,而在打法。在全球市场上,除了实验室的实力,企业还得有融资能力、全球谈判技巧和商业化落地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不只做“技术提供者”,更能当上“价值享受者”。BNT327的故事,是一面镜子。它   照出了中国创新药产业的短板,也提醒我们,创新药的真正价值,只有通过全球商业化才能兑现。   如果只停留在研发阶段,再好的技术也可能被低价转手,变成别人的利润机器。   信息来源: 《差价600亿,这款国产药贱卖了》——新浪财经

0 阅读:88
世界今若在

世界今若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