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害杨靖宇的凶手,在解放军当官!1951年,在北京被捕的一个国民党语出惊人,这究

优优谈过去 2025-08-28 10:24:45

杀害杨靖宇的凶手,在解放军当官!1951年,在北京被捕的一个国民党语出惊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凝视] 1951年春天的北京,一场突然的暴雨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 当程斌打着雨伞走到桥洞避雨时,看到了一个让他心跳骤停的身影,刘其昌,他曾经的警卫员,两人四目相对的瞬间,空气仿佛凝固了。 程斌此时是解放军华北军区后勤部总务科长,而刘其昌因为历史问题正在躲避追查,这次偶遇让程斌感到极度不安,因为只有刘其昌知道他最大的秘密。 几天后,刘其昌被公安机关抓捕,面对审讯,他抛出了一个震惊所有人的消息:“害死杨靖宇将军的叛徒程斌,现在就在解放军里当干部!” 公安机关迅速展开调查,1951年4月28日,程斌在办公室被抓捕归案,这个隐藏了十多年身份的男人,终于无法再逃避历史的审判。 程斌曾经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杨靖宇将军最信任的部下之一,杨靖宇亲自培养了他,教给他游击战术和指挥技巧,两人情同父子。 然而1938年,日军的疯狂围剿让抗联陷入绝境,程斌的家人被日军抓捕,面对威逼利诱,他选择了背叛,更致命的是,他还说服115名战士一同投降。 叛变后的程斌组建了“程斌挺进队”,专门追杀昔日战友,他对抗联的作战规律了如指掌,知道每一个秘密基地的位置,在他的带领下,日军连续摧毁了蒙江县境内数十个抗联密营。 这些密营储存着抗联过冬的粮食、药品和弹药,是战士们的生命线,一夜之间,杨靖宇的部队陷入了弹尽粮绝的困境。 程斌还改变了日军的追击策略,以前日军只在白天行动,现在开始夜间追击,让抗联战士无法休息,他让手下对着密林喊抗联战士的名字,用熟悉的声音动摇军心。 1940年2月,杨靖宇将军在濛江县三道崴子陷入重围,连续几天没有进食的他,仍在雪地里与敌人搏斗,当日军剖开他的胃部时,里面只有草根、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 杨靖宇牺牲后,连日军都被震撼了,可程斌却毫无悔意,继续为日军效力直到投降。 日本投降后,程斌又投靠了国民党,当上了少将副师长,1948年沈阳解放前,他带着家人逃到北平,北平解放后,他化名“陈子平”,凭借文化水平和管理能力,竟然混进了解放军华北军区后勤部。 在新的岗位上,程斌表现积极,工作能力突出,没有人怀疑他的真实身份,如果不是那场雨中的偶遇,他可能会继续伪装下去。 1951年5月12日,热河省人民法院依法判处程斌死刑,当日执行,这个民族败类终于付出了应有的代价。 程斌的故事让人深思,在国家危亡时刻,有人选择了舍生取义,有人选择了贪生怕死,杨靖宇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民族英雄,程斌则用背叛展示了人性的丑恶。 更令人警醒的是,程斌能够在解放后继续隐藏身份十多年,说明当时的审查机制还有待完善,这也提醒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放松警惕。 历史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值得我们永远铭记,那些背叛祖国的败类也必须受到应有的谴责。 程斌案的破获,还有一个意外收获,通过他的供述,公安机关又挖出了一批隐藏的历史罪犯,进一步净化了革命队伍。 今天回望这段历史,我们既要缅怀杨靖宇这样的民族英雄,也要从程斌这样的叛徒身上汲取教训,爱国主义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在关键时刻的选择和坚持。 如果你是程斌,面对日军的威逼利诱和家人的生命威胁,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是像杨靖宇一样宁死不屈,还是会为了保全性命而背叛信仰?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每个人的选择都会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们对这段历史的看法,以及对人性选择的思考,你认为在极端困境下,什么最能考验一个人的品格?   信源: 迟到但未缺席的正义审判——中共长春市委党史研究室

0 阅读:1

猜你喜欢

优优谈过去

优优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