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美国施压埃及,埃及就敢放弃与中国的销售合同,这说明什么?我们必须要有一套严格的原则,谁敢翻脸,必须受到严重的惩罚。还有就是国家要强势,要多建海外军事基地,要敢主动出手。 像埃及这次的做法,不能简单用“失信”来评判,对于这些国家来说,最重要的其实不是谁给他们的承诺更动听,而是谁能真正保护他们的核心利益,大国一旦露出“靠得住”的样子,附近的小国就会主动靠拢。 比如美国在许多地区都有军事基地和利益纽带,所以在关键时刻可以用政治、经济甚至军事力量影响局势,像这样一旦发出警告,小国自然会衡量得失权衡站队。 很多时候小国的选择并不是突然变脸,而是现实需要下的自我保护。 中国多年来一直主张平等、合作、互利的外交政策,避免强势干预他国事务,也不轻易给出过多安全承诺。 这样的做法当然能够赢得一些道义层面的认同,可在国际关系的博弈场上,温和和友好往往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大家都知道,中国靠经济、贸易和投资吸引了不少合作伙伴,但在牵动根本利益的时候,如果没有“硬实力”兜底,和中国的协议也未必比不上美方的一句警告更有分量。 小国表面上和中国做生意联络感情,但骨子里还会比一比:谁能真的帮他们应对可能的威胁?遇到风险,到底谁会第一个出手? 所以为什么一些国家在面对压力时那么容易扭转态度?核心就在于中国提供的保护和约束还不够有力。 合作当然要讲信义,但没有惩戒就没有真正的规则,国际社会从来不是讲温情脉脉的地方,尤其是有利益冲突或者外部威胁的时候,如果无法保障合作稳定,谁还会真的把一纸协议放在心上? 只有让不履约甚至翻脸的行为带来切实代价,大家对规则的认同才会逐步建立起来,不然再多的友好交流和承诺,只能流于形式。 某些合作项目涉及安全保障或者战略利益时,单靠经济纽带作用有限,美国愿意承诺安全利益,并且有全球布局的军力支撑,这让他在许多敏感区域能迅速调动资源、军事介入。 相比之下,中国的海外军事存在还很有限,想真正成为小国信任的“靠山”,应当考虑更实际的方法。 关键时刻,绝不能只是政策上表态,还要能切实兑现承诺,让所有人都看到,中国不仅能给经济支持,更有实力、有决心保护伙伴的根本利益。 中国作为全球大国,强化海外基地布局已是势在必行,这种全球布局本质上一方面是战略资产,更重要的是向外界释放一个强烈信号:中国不仅是在纸面上说说合作,而是真的有能力、有意愿守护自己利益,也守护合作方的利益。 有了这样的安全保障,才有资格和美国等国抗衡,才有可能让那些反复摇摆的小国最终做出坚定的选择。 海外基地能让我们的反应更快,影响力更直接,一旦有突发局势,不光能维护战略通道、经济利益,也确保了海外公民的安全,而在博弈最激烈的地区,有实际部署才是信誉和安全的基石。 国际关系讲的是实力和担当,一个连自己利益都不敢果断维护的国家,很难赢得别人的信任,如果只是被动地等待,或者一味靠软性手段,最后往往会陷入尴尬被动。 当我们能够真正让伙伴国体验到承诺的含金量,犯错和背叛会付出实在的代价,对手在威胁我们的利益时能受到有效震慑,国际朋友圈才能稳定扩大。 只有足够强势,才能在压力下保持谈判主动权,才能让合作方觉得值得信赖,也不得不信赖。
埃及真是彻底“跪了”。近日埃及外交部长与埃及驻荷兰大使的通话被泄露,内容中外长
【15评论】【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