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主持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及欧洲多国领导人的多边会谈,此次会谈原本旨在推动俄乌停火,但过程中发生了出人意料的情况。 美国总统特朗普主持了一场多边会谈,乌克兰总统和一批欧洲重要领导人都到了现场,按理说,这样的大场合本该是一致对外,合力商讨怎么推动局势缓和、实现停火。 可就在关键环节,特朗普突然中断了和包括欧洲在内的各方谈判,转身去和普京通话,把其他国家的领导人晾在一边。这一举动让会场气氛瞬间降温。 欧洲对乌克兰倾注了巨大的心血,不仅是金钱援助,更是实实在在的人力、物力和政治支持。 可是特朗普却在最关键的时刻,绕过现场各方,选择和普京直接沟通,换任何一个欧洲国家的领导人,估计都不会觉得受尊重。 面对这种情况欧洲代表团的反应也很直接,冯德莱恩和北约秘书长现场离席,用行动表达了强烈的不满。 美国觉得自己是北约的主导和顶梁柱,有时候出手果断,喜欢直接和关键对手谈判,不爱被欧洲“绑住手脚”。 而欧洲则倾向于遵循程序和团队协作,重视各方共同参与,不想总被美国“牵着鼻子走”。 特朗普“单干”的行为其实是在挑战欧洲的底线,让很多欧洲政要意识到,未来不能再把所有希望寄托在美国的领导意志上。 现在的乌克兰危机早就不是那种单纯谁帮谁、谁站谁这边的问题了,它已经成为整个地区、乃至全球安全秩序变局的标志。 欧洲这些年为乌克兰做出的让步和付出都是有目共睹的。 但是,美国一旦用实际行动提醒大家,谁才是决策核心,谁才是可以“单独谈判”的主角,这种领先地位的优越感简直摆在桌面上,很多欧洲国家当然感到心寒。 美国考虑的是全球战略利益,多数时候惯于灵活漂移政策,想的是怎么维持自己利益最大化。 而欧洲更关注眼前局势和自身安全,因此更倾向系统谈判和均衡决策。 两套思维方式冲突,结果就是你看不惯我,我也忍不了你,尤其在处理类似乌克兰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上更为突出。 只要西方不再步调一致,俄罗斯就更容易找到缝隙和突破口。 现在欧洲内部已经有人在讨论,是不是要加紧推进自己的安全和防御体系,减少长期依赖美国的风险感,接下来类似的分歧只会越来越多,欧美之间的信任也会被不断消耗。 无论是欧洲对乌援助的“疲劳感”,还是美国自身政局不稳定带来的承诺不确定,都在提醒外界,这场危机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解决,特朗普的特殊做派,更直接把分歧拉到了明面上。 俄罗斯的想法也很清楚,只要西方联盟不稳,对自己就是利好,所以美国跳过欧洲与俄方私下沟通,无形中等于帮俄罗斯分化了对手。 欧洲看在眼里,心里也明白,未来不走“自主路线”,就难免被动。 信息来源:搜狐网 40分钟冷遇!冯德莱恩遭特朗普晾在白宫,愤而离场,午餐一口没动.
被特朗普晾了40分钟,冯德莱恩甩脸离场,准备的午饭一口没动。据美国媒体报道,当天
【56评论】【3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