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卖各种资源给西方,国内百姓针对中国人一系列不友好行为曝光,没有人再说巴方是巴铁了吧,其实和土耳其一样,标准的骑墙派,左右逢源,骨子里亲西方,特别是大漂亮,给点糖马上蹦过去当舔狗,如果大漂亮肯卖F16,巴基斯坦马上扔掉枭龙和J10CE,把F16当主力,都是养不熟的白眼狼。 伊斯兰堡最近的一连串动作,让“巴铁”这个词在中国舆论场上突然变了味。 在中巴经济走廊进入关键阶段、瓜达尔港运营初显成效的关键时间点,巴方却频频在资源、军事与外交等关键领域向西方敞开大门。 与此同时,中国驻巴基斯坦企业、项目和普通公民却在社交平台上不断曝出遭遇不友好对待的案例。 从政府到民间,从矿产到军购,从意识形态到政策执行,巴基斯坦正在逐步展现出一种熟悉而危险的“土耳其式骑墙逻辑”。 最早的一次震动,出现在资源交易层面。2025年6月,位于俾路支省的雷克迪克铜金矿项目悄然易主,相关文件显示,该项目最终由加拿大一家公司接盘,成交价低于中方此前报价。 这座矿山被认为拥有全球最具开采价值的铜金复合矿体——储量达56亿吨铜和1300万盎司黄金。 而更值得警惕的是,合同中明确要求采用“区块链溯源体系”,将矿产产品绑定西方供应链认证标准,直接阻断了中方在全球战略资源布局中的一条关键通道。 紧接着到了7月,巴政府与美国能源巨头签署页岩油开发协议,项目涉及总储量2270亿桶,是中东以外全球最大的勘探区块之一。 作为交换,巴基斯坦获得了90亿美元的美元贷款与10%的美方纺织品关税豁免。 一边对中方贷款申请迟迟不批复,一边将资源打包送给美国资本,这种“定向出卖”式的资源外交,已经不再掩饰其投向。 更深层的矛盾,出现在安全领域。2025年上半年,俾路支省连续发生多起针对中国工程师的武装袭击事件,造成至少19人死亡。虽然巴方出面表示“严厉谴责”。 但中央政府与地方部族势力之间的治理断层却始终未能弥合。俾路支省虽占全国面积一半,却仅贡献全国GDP的3.6%。 在长期发展失衡与历史分裂主义情绪滋生下,“俾路支解放军”实际已形成准军事化组织。 美国与印度对其的长期资助早有公开证据,而2025年5月美国突然宣布将该组织列为恐怖组织,时间点与矿产开发协议签署几乎重合,背后逻辑无需多言。 再后来,巴基斯坦在军事采购上再度“露出本性”。F-16作为巴空军的核心装备,至今仍占据其高空截击主力。 美方早年通过备件、培训和软件封锁长期控制其战备率。即便中巴联合研制的“枭龙”战机已批量服役,巴方仍要求其操作逻辑“向F-16看齐”。 2024年,巴方曾就采购J-35与中方展开初步接触,但在得知单价高达1亿美元、占其年度国防预算1.2%后即中止谈判,转而追加采购60架歼-10CE,至此构建出一套“四代半”压制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克什米尔边境冲突中,巴空军使用ZDK-03预警机引导的歼-10CE编队,配合“霹雳-15”中远程导弹,在实战中击落4架印军阵风战机,打出了中巴联合装备体系的亮眼战绩。 但即便如此,一旦美方松口允许售卖F-16 Block70或开放F-35谈判,巴基斯坦恐怕会毫不犹豫地“奔向大漂亮的怀抱”。 而面积最大、影响最深的裂痕,其实藏在中巴经济走廊内部。 以光伏合作为例,中企在旁遮普、信德等地投资超过1100亿卢比的新能源项目,却在2025年年初被巴方环保部以“排放审核不达标”为由处以高额罚款,致使项目停摆。 而在瓜达尔港,中方安保力量被强行削减,港口运营权开始引入阿联酋企业,形成“多股力量共治”格局,实际削弱了中方在印度洋出海口的战略控制力。 与此同时,巴政府还在能源进口方面“另起炉灶”。从2024年底开始,大量俄罗斯天然气通过陆路低价输入,导致中方援建的LNG接收站利用率骤降至不足50%。 而CPEC框架下高达180亿美元的项目贷款,占巴外债总额的10%,其中部分煤电项目因购电协议价格过高,反而拖累财政,成为巴方“反向指责中方扩张”的口实。 说白了,巴基斯坦并非“忘恩负义”,而是陷入了典型的小国地缘焦虑。 不同于土耳其主动在北约与俄罗斯之间玩平衡,巴基斯坦的“骑墙”更多是出于结构性被动。 在中美印多边压力下,它采取“资源换援助、装备换话语权、项目换安全感”的策略,试图在夹缝中求生。但问题是,这种三边通吃的策略一旦失衡,极易沦为四面楚歌。 柬埔寨因多边下注而遭遇西方制裁、斯里兰卡因债务结构混乱而陷入主权危机,前车之鉴不是没有。 中国需要对这种“情感式战略伙伴关系”进行理性重估。 在军事技术合作中,应设立“数据防火墙”,例如禁止直-10ME参与任何非中方主导军演,确保核心系统不被反向研究。 战略合作,必须建立在真实、对等、可控的地缘逻辑之上。否则,养不熟的“白眼狼”,终归会咬人。
巴基斯坦卖各种资源给西方,国内百姓针对中国人一系列不友好行为曝光,没有人再说巴方
飞绿说历史
2025-08-19 17:27:3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