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王全安拍《白鹿原》,邀请孙红雷演“黑娃”,孙红雷伸出两根手指,说:我

牧童的娱论 2025-08-16 12:03:28

2010年,王全安拍《白鹿原》,邀请孙红雷演“黑娃”,孙红雷伸出两根手指,说:我一天的片酬要20万。王全安本来准备咬牙答应,但孙红雷又提了一个要求,使王全安犯了难。 2010年初夏,王全安正埋头筹备电影《白鹿原》。这部作品对他来说意义非凡——原著陈忠实的小说堪称中国当代文学的里程碑,气势恢宏,跨度长达半个世纪,人物众多而立体。 要把这样的作品搬上大银幕,不仅需要资金雄厚,更需要选对人,尤其是几位核心人物的演员。 原著中的黑娃,性格倔强、血性十足,身上既有陕西农民的粗犷,又有反叛命运的野性。选不好,不仅会削弱影片的力量感,还可能引发原著粉丝的不满。 于是,在选角初期,王全安把目光投向了当时炙手可热的孙红雷。 那时的孙红雷,刚刚凭借电视剧《潜伏》火遍全国,硬汉形象深入人心,演技也是公认的实力派。 孙红雷接着开口:“我一天的片酬,二十万。” 王全安算了算,如果按照他心中一年拍摄周期来排戏,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光孙红雷一人的费用,就能吞掉预算里不小的一块。 可转念一想,自己这部电影投资一个亿,请来孙红雷,票房和关注度有保障,于是他咬了咬牙,答应了。 正当王全安以为万事妥当时,孙红雷又补了一句:“不过啊,我最多给你三个月档期。” 这句话,犹如一盆冷水从头泼下。王全安愣了几秒,心里直打鼓——《白鹿原》可不是一部三个月能拍完的电影。 故事横跨几十年,人物命运随季节变迁而推进,必须要在春夏秋冬中取景,才能还原原著的厚重感。三个月拍完?那岂不是只能走马观花?这显然违背了他拍摄的初衷。 当晚,王全安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反复权衡。他明白,孙红雷的影响力固然重要,但如果为了档期而牺牲影片的质感,这部电影可能会从一开始就偏离方向。 就在他陷入两难时,一个意外的机会出现了。 那是几天后,一个熟人打电话说:“有个演员想见你,他说特别想演‘黑娃’。” 这个演员,叫段奕宏。那时的段奕宏虽然在圈里小有名气,凭借《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等作品积累了一批观众,但跟孙红雷相比,知名度和商业号召力还差一大截。 王全安对他的印象,是个演技扎实、戏路宽的实力派,可《白鹿原》这样的大体量电影,风险不小,他还是想先看看对方的状态。 试镜内容是黑娃和父亲白嘉轩的一场争吵戏——黑娃因为不满父亲的严苛与守旧,怒吼着离家出走。 段奕宏一开口,粗犷的陕西方言伴着胸腔的力量,像是一下子把人拉进了黄土高坡的风沙里。 他的动作有着农民的笨拙,却又透出反骨的狠劲,眉宇间的倔气与痛苦交织在一起,既像是在演戏,又像是活生生的黑娃站在你面前。 试镜结束时,房间里安静了几秒。王全安慢慢吐出一口气,眼里有光——他仿佛看到了银幕上的黑娃活了。 可导演的敏感让他依然保持谨慎,毕竟自己心中的“黑娃”不仅要演得好,还要符合原著作者陈忠实的印象,否则难免会有非议。 于是,几天后,他带着段奕宏驱车前往西安,去见陈忠实。 陈忠实得知导演要带“黑娃”来见他,老人家颇有兴趣。见面那天,段奕宏穿着一身简单的旧夹克,脚蹬布鞋,整个人没有一点明星架子。 刚一进门,他礼貌地叫了声“陈老师”,声音浑厚而真诚。 陈忠实上下打量了他几眼,目光停留在那双黑亮的眼睛上。没过几秒,老人家笑了,语气笃定:“嗯,他就是黑娃!” 王全安心里一松,脸上也露出了笑容。老人家的肯定,等于给了他一颗定心丸。最终,段奕宏顺利拿下了“黑娃”一角。 开拍后的日子,王全安更坚定了这个决定。段奕宏不怕吃苦,几乎所有外景戏都坚持真拍真跑,黄土高坡的风沙刮得人睁不开眼,他从不喊累。 为了表现黑娃在不同阶段的体型变化,他甚至刻意增重、再减重,只为让角色更真实。 而这一切,也让《白鹿原》的片场气氛渐渐热起来。工作人员常说:“段奕宏是真把自己变成了黑娃。”连一些临时演员在片场见到他,都下意识地用“黑娃哥”来称呼他。 几年后,《白鹿原》上映,段奕宏饰演的黑娃果然赢得了观众的认可——眼神有火,动作有魂,走路的姿态里都透着一股“敢和命运硬碰硬”的劲儿。 许多影迷甚至说,如果没有段奕宏,这个黑娃可能就不会有这么强的生命力。

0 阅读:461

猜你喜欢

牧童的娱论

牧童的娱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