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0年,大清摄政王多尔衮听说朝鲜国王的两个公主长得貌美如花,于是便派人告诉朝鲜国王,说摄政王要娶他两位公主做妃子,不料,两位公主听说了这个消息后却提出了一个过分的要求。
必须由多尔衮亲自来朝鲜迎亲,还要为她们建造豪华宫殿与父母同住。这看似寻常的婚嫁条件,背后藏着朝鲜王室的最后挣扎。
那时的多尔衮权势熏天,连顺治皇帝都要尊称他“皇父摄政王”。
朝鲜作为战败国,十年前刚在“丙子胡乱”中被清军铁蹄踏破江山,哪敢真正拒绝?
国王李淏急得团团转,亲生女儿才两岁,宗室贵女们又纷纷躲避和亲。
最终穷困潦倒的宗室锦林君李恺胤咬牙献出十六岁女儿李淑贞,国王当场封她为“义顺公主”,用绸缎裹着泪眼送上北去的轿辇。
百姓们挤在汉阳西郊痛哭:“国家弱了,连姑娘都保不住啊!”
多尔衮根本懒得理会公主的请求,他假借巡边名义,带着正白旗精锐直扑汉阳城下。
朝鲜《承政院日记》透露,当他在昌德宫见到公主真容时,竟喝令“今夜成婚”。
五千铁骑的火把映红宫墙,朝鲜王室被迫连夜布置婚堂。红烛下公主颤抖的手指,成了这场政治掠夺最刺目的注脚。
新婚夜的血雨腥风才刚开场。多尔衮醉醺醺掀开盖头,脸色骤变,画像里柳腰纤纤的佳人,竟成了圆脸胖姑娘!
他暴怒踹翻妆奁,珍珠玛瑙滚落一地,揪住朝鲜使臣的领口就要问斩。
突然床榻边传来清亮嗓音:“王爷容禀!”陪嫁侍女耳垂的守宫砂暴露了王室印记,肩头莲花胎记更证实她是真王女。
原来朝鲜玩了出“偷梁换柱”,以为满人重血统轻容貌,没料多尔衮眼睛毒得像刀子。
血腥味弥漫洞房。三名使臣当场人头落地,假公主李淑贞却活了下来。
多尔衮的算盘打得精:留着她既能震慑朝鲜,又能当谈判筹码。
真王女被迫成为清军情报网的关键棋子,后来还传递过仁祖大王私通南明的密报。
而李淑贞被软禁盛京别院,每逢朝鲜使团来访,多尔衮就逼她穿着满装露面。
看着“公主”面如死灰用满语问安,使臣们膝盖发软,这正是多尔衮要的效果,用一具活木偶碾碎小国的尊严。
朝鲜的噩梦远未结束。多尔衮借题发挥,勒令再献两百名“容貌端正”的少女。
民间顿时鬼哭狼嚎:父亲带女儿躲进深山,母亲用锅灰抹黑闺女的脸,投江自尽的惨剧天天发生。
官府举着火把破门搜查,《朝鲜实录》记载“哭声震天,民多断发毁容以避”。
国王在宫中捶胸痛哭:“夺人子女送往异国,我这国君算什么!”可刀架在脖子上,他只能继续当帮凶。
被命运碾碎的又何止这些女子?义顺公主嫁过去才半年,多尔衮就带着新纳的朝鲜美妾去喀喇城行猎。
林间惊鸟突然窜起,战马扬蹄将他摔成重伤。
太医诊断为轻伤,未料引发宿疾“风疾”。
这位三十九岁的枭雄咳着血咽了气,从权势巅峰到曝尸荒野不过瞬息,死后两月就被扣上十四条大罪,陵寝遭掘,骨灰扬撒。
公主的结局更凄凉。她像物件般被转嫁给宗室亲王,三年后靠父亲冒险求情才归国。
朝鲜人却骂她“失节”,生父因此被夺爵流放。
二十八岁香消玉殒时,坟头连碑都不敢立。
而那位替身李淑贞,竟在辽东开起高丽参铺,用屈辱换来的身份做成大商人。
历史像个荒唐戏台,有人唱罢赴黄泉,有人转身挣出生天。
深宫里早有人看透结局,孝庄太后在多尔衮重伤时,派太医带着掺朱砂的朝鲜参汤急救,表面治伤,暗里催命。
当清算风暴席卷睿亲王府,她冷眼瞧着曾经的情郎变成牌位上的“逆贼”。
权力游戏最残忍的真相,莫过于此:利用你的贪欲,豢养你的狂妄,最后连你的尸骨都踩成台阶。
那些被拖进历史齿轮的女子呢?真王女困在情报网里出卖故国,假公主顶着封号卖参货,和亲的正主枯守青灯。
她们用破碎人生照见一条铁律:弱国无外交,只有代代献祭的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