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曹德旺拿出100万给一个小女孩换肾。可谁知,小女孩治愈后,却给曹德旺一个从没有想过的“报答”…… 你敢信吗,有些人一旦被“救”了一次,就恨不得要在温室里赖上一辈子,2015年的春天就出了这么一档子让首善曹德旺都得停下来琢磨琢磨的怪事,那时候他大手一挥,砸了一百万把一个患尿毒症的十岁小姑娘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换肾手术非常成功,医学指标看着都漂亮,按理说这就是个大团圆结局,该出院回家好好过日子了,可谁能想到,麻烦事才刚刚开始,这小姑娘赖在病房里死活不肯走,医生拿着也没招。 外面风言风语传得难听,有人说这家人贪得无厌,看着曹老板有钱,恨不得让他包揽下半辈子,甚至还得寸进尺想让医生开假证明骗保、骗捐;也有知情的人叹气,说其实是被那几十万的后续康复费吓破了胆,那孩子哪怕是在医院打最便宜的葡萄糖赖着。 也觉得比回那个家徒四壁的地方有安全感,毕竟一旦踏出医院大门,这跟“救命稻草”是不是就断了,其实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曹德旺就吃过这种“人性”的亏,当时他拿了整整二十万去救一个得肝癌的实习生,那是笔巨款,可惜人没留住。 结果家属不但没把这事翻篇,反而找上门来,理直气壮地要曹德旺给他们安排工作,那一次曹德旺拒绝得干脆利落,他心里那是把尺子:你有病没钱治,我帮你那是救急救命,但这不代表我就成了你家的长期保姆,哪怕外面有人骂他不近人情,他也不接这茬。 回到2015年那个赖在医院的小姑娘身上,曹德旺并没有像旁观者那样去批判这家人是不是“白眼狼”也没有大发雷霆,他太懂这种穷怕了的心态,但他更懂“升米恩,斗米仇”的道理,无底线的给予,最后培养出来的往往不是感恩,而是废人。 他最后做了一个很微妙的决定,钱,他还是让助理又打了一笔,算是给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庭最后的扶持,但这笔钱烫手,带着硬邦邦的条件,他既不像之前那样纯粹地砸钱救命,也没有写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信,而是借着这最后的资助传达了一个死理儿。 比起这一张张钞票,站起来活下去的勇气才是你自己的,人这一辈子,终究得靠自己的一双脚走路,赖在谁身上都没用,这件事大概也成了曹德旺慈善思路的一个分水岭,你看他后来干的事儿,味道全变了。 从最早1983年给家乡学校换掉那些破破烂烂的课桌椅,到后来去贫困区建厂子给岗位,再到如今一掷百亿去盖那所福耀科技大学,你会发现他很少再像个散财童子一样到处直接发钱了。 他的账算得比谁都精:发钱救一个人,那是一次性的“输血”血流干了还得死,但如果是盖学校、建工厂、办大学,那就是在教这群人怎么自己“造血”当年那个因为没钱想赖在医院的小女孩。 和后来被他拒绝安排工作的逝者家属,大概都是他这套“造血慈善论”里最生动的注脚,毕竟,让人有尊严地自立,比单纯地活着,难多了,也重要多了。 信息来源:中国国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