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不喜欢亚麻衣服?一个意大利的服装面料经销商奇怪:为什么中国喜欢穿亚麻的人比较少。其实,中国人穿麻已经几千年了。以前穷人只能穿粗布麻衣,贵族穿绫罗绸缎丝织品。不喜穿麻料衣服可能已经植入血液基因了。 中国人对亚麻的抵触,真不是矫情,而是刻在文化基因里的。几千年历史里,麻布从来就是底层人的命。夏商周开始,能穿丝绸的都是有头有脸的人,普通老百姓夏天就葛麻、冬天粗麻,一件衣服穿到烂,补丁摞补丁。《诗经》里写“麻衣如雪”是诗人的浪漫,现实里麻衣大多灰黄粗硬,贴身扎人,洗完晒干硬得像板子。贵族呢?绫罗绸缎,亮堂堂、滑溜溜,那才叫体面。 更狠的是,麻布还跟丧事死死绑在一起。披麻戴孝用的就是最粗的生麻布,不缉边、不漂白,扎在身上又疼又痒,越疼越表示孝心。从周朝定下的五服制度,最重的斩衰就是整匹粗麻剁开直接披,边角毛茬往外支棱。几千年下来,白粗麻布就等于“死人衣服”“苦哈哈”“没钱”。哪怕现在没人真披麻了,那股寒酸味、丧气味还是刻在潜意识里,谁愿意天天穿“孝服”出门? 现代人更受不了亚麻的皱。欧洲人觉得自然褶皱叫慵懒高级,中国人眼里皱巴巴=没熨衣服=懒=穷=不尊重场合。开会坐半小时衬衫就皱成咸菜,领导一看就觉得你不上心。出租车司机穿皱衣服,乘客都觉得不靠谱;相亲穿亚麻,女方家长直接pass——“这孩子生活都不会收拾”。我们从小被教育衣服要挺、要平、要亮,才叫精神才叫有出息。亚麻那股“随他皱去”的劲儿,跟中国人的面子文化完全拧巴。 说实话,亚麻本身没毛病。透气性吊打棉花,体表温度能低3-4度,速干抑菌不留味,欧洲人夏天离了它活不下去。可中国人夏天空调房、办公室、地铁三点一线,真热不到非得靠亚麻救命。加上快时尚一堆十块二十块的化纤T恤,冰丝凉感防皱随便穿,干嘛花几百块买一件穿两次就皱成狗的亚麻衫?贵还不打理,性价比直接归零。 还有个很现实的问题:纯亚麻在中国压根卖不动。厂里的人都说,除非混纺加天丝、莫代尔、氨纶,做酵素洗液氨整理,弄得看起来像棉花一样平整,中国人才肯买。否则纯亚麻要么卖给外国人,要么降价摆地摊三十块一米。无印良品、ZARA那些卖得动的亚麻单品,哪件不是经过一堆工艺处理过?真·原生态的亚麻,在中国市场基本没戏。 你呢?你敢穿纯亚麻上街吗?还是觉得皱成那样太邋遢?或者你已经偷偷爱上了那种随性的褶子?留言说说看,我真挺好奇现在到底有多少人能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