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一个走江湖的男子故意让毒蛇咬自己的舌头,等蛇释放完毒素后,他一口咬下蛇头,周围的人都惊在原地。 人群里有人忍不住喊这是疯子,可他们不知道,这人正是季德胜,蛇医世家的第五代传人。 在那个年代敢拿命玩蛇的,怕是没几个比他更豁得出去。 1901年的江苏宿迁耿车镇,清末民初的苏北正闹着灾荒。 季德胜就出生在一座破庙里,父亲季明扬挑着药箱和蛇篓走街串巷,扁担两头挑着的不仅是家当,更是祖传的蛇医手艺。 六岁那年,别的孩子还在玩泥巴,他已经能认出七种毒蛇,父亲说这是吃饭的本事,可那时的他还不懂这本事要拿命来换。 1907年母亲去世后,父亲把"观蛇辨毒"的绝活全教给了他,比如看蝮蛇瞳孔收缩速度判断毒性。 本来想跟着父亲多学几年,1923年在如东,22岁的季德胜还是等来了父亲的死讯。 接手的不只是那个磨得发亮的蛇篓,还有"传男不传女"的老规矩,这规矩后来让他头疼了好多年。 祖传的方子也不是完美无缺。 38味草药全靠脑子记,剂量差个三成是常事。 清代苏南就有"女医不祥"的说法,家里的药方女儿碰都不能碰。 那会儿同仁堂都开始搞药材标准化了,他们还在靠嘴巴代代相传,这种老法子早晚要出事。 1925年起,季德胜在破草棚里开始琢磨改药方。 别人试药拿动物,他偏要往自己身上招呼,八年时间试了二十七种毒草,每种中毒反应都记在心里。 1930年往药方里加了七叶一枝花,后来才知道这东西含的蚤休苷能消炎。 双臂留下二十三处蛇咬疤痕,1932年被银环蛇咬的那口,让右手食指再也伸不直了。 1933年定型的黑色药饼每个九克,上面还印着红色的"季"字。 抗战那几年,苏州玄妙观周边的商户给他立了"救命碑",可老百姓还是叫他"蛇花子"。 本来想把方子传下去就完了,1955年在南通,中医朱良春找到了他,这人后来成了他这辈子最重要的伯乐。 1956年季德胜把方子献了出去,那会儿好多老中医都藏着掖着,他倒觉得好东西就该大家用。 1960年南通制药厂开始量产,第二年就送到了中印边境,特种部队背包里都揣着这药。 看着药瓶上印着自己的名字,比当年咬下蛇头时还激动。 2011年这门手艺成了国家级非遗,可问题也跟着来了。 2023年季家后人里,能完整配药的就两个人。 现在年轻人不爱学这个,又苦又危险,还不赚钱。 好在2024年中泰传统医药交流活动上,这药方成了重点推广项目,总算没让老祖宗的东西断了根。 截至2024年,这药救了三百多万人,十二个国家都在用。 季德胜当年献方的时候,怕是没想到能走这么远。 80岁还每周坐诊三天,这种劲头现在少见了。 2023年南京中医药大学用AI研究蛇毒,老方子遇上新技术,说不定能救更多人。 如此看来,季德胜留下的不只是药饼,更是种念想。 打破"秘不外传"的老规矩,把民间智慧变成国家财富,这种胸怀不是谁都有。 现在想想,当年他咬下蛇头那一刻,咬碎的不只是蛇毒,还有旧时代的枷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