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美国摊牌了,我们也没必要装糊涂!米利承认了:只要中国想过好日子,想搞高科技,就是美国的敌人。这说明什么?说明“韬光养晦”的时代彻底结束了。面对一个为了保住钱包就要杀人的强盗,任何解释都是多余的,唯有把手中的家伙事儿磨得更亮! 别以为美国针对中国是一时兴起,这可是刻在它骨子里的坏毛病,是从建国起就没丢过的祖传手艺 ,这手艺,先摁死了日本,再掐住了韩国,现在又在欧洲身上动刀子,如今终于轮到了中国。 四十年前的《广场协议》大家都听说过,但美国对日本的狠,可远不止操纵汇率那么简单,1986 年的《美日半导体协议》,才是真正往日本科技产业的心脏上捅了一刀。 当时日本半导体占了全球一半以上的市场,美国英特尔都快撑不下去了。华盛顿立刻翻脸,挥舞 “301 条款” 大棒,骂日本 “不公平竞争”,逼着日本签下协议。不仅要日本企业把核心技术乖乖交给美国,还强行规定美国芯片在日本市场的份额必须达到 20%。 为了防止日本耍滑,美国居然直接派官员进驻日本半导体企业,盯着生产和定价,跟监工一样。那些曾经让美国忌惮的日本芯片巨头,瞬间被捆住了手脚。到 90 年代末,日本半导体的全球份额直接跌到 20% 以下,而美国企业则趁机夺回了霸主地位。 日本之后,韩国也没逃过这把屠刀。90 年代,三星在内存芯片领域异军突起,把美国美光逼得走投无路。美国二话不说,就给三星扣上 “倾销” 的帽子,开出 3 亿美元罚单,逼着三星把内存价格上调 30%。 更狠的是,美国以 “国家安全” 为由,不让三星进入美国军工市场,还逼着它去美国德州建厂,把核心产能放在美国眼皮子底下。三星创始人李秉喆后来回忆,当时就像被人按住脖子的羔羊,只能眼睁睁看着美国人抢走技术和市场。 可就算这样,韩国也没躲过后续的打压。2022 年美国出台芯片管制新规,三星和 SK 海力士在中国的工厂因为用了美国设备,直接被卡了脖子。 虽然一开始拿到了豁免,但 2025 年 8 月,美国突然撤销豁免,以后想买设备都得逐案审批,等于直接锁死了韩国企业在华的技术升级路。 一边是离不开的中国大市场,一边是掌握核心技术的美国,韩国企业被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只能看美国脸色过日子。 盟友尚且如此,对想自主发展的欧洲,美国下手更狠。这些年欧洲想搞自己的数字经济,推出了《通用数据保护条例》,还想收数字税,不想再被美国科技巨头收割。 美国立马翻脸,威胁要对欧洲汽车、葡萄酒加征高额关税,骂欧洲 “歧视美国企业”。更阴险的是,美国通过 “棱镜计划” 监控欧洲各国领导人,用情报干预欧洲决策,就怕欧洲形成统一的科技政策。 德国西门子、法国达索想联合研发欧洲自己的 5G 技术和操作系统,结果在美国的施压下,项目只能搁置。 欧盟不服气,对谷歌开出 95 亿欧元的天价罚单,可美国转头就威胁要制裁欧盟官员,还让科技巨头游说施压。欧洲想硬气,却架不住内部分歧,最后也只能忍气吞声。 现在,这把屠刀终于挥到了中国头上。米利的话,不过是把这层窗户纸捅破了而已。 中国搞芯片、人工智能、航空航天,不过是想实现自主可控,让老百姓生活更方便,让国家发展更安全,却被美国当成了 “心腹大患”。 美国用芯片禁令卡我们脖子,不让 ASML 卖先进光刻机给中国;拉着日、韩、台搞 “芯片四方联盟”,想形成技术封锁圈;把华为、中芯国际等几百家中国企业列入 “实体清单”,不准它们用美国技术和设备。 一边喊着 “公平竞争”,一边却在科技领域搞 “闭关锁国”。不准中国企业参与美国科研项目,限制中美学术交流,甚至逮捕中国科学家,理由居然是 “防止技术泄露”,这双标玩得,简直刷新了底线 但美国忘了,中国不是日本,不是韩国,更不是欧洲。 美国想卡我们芯片脖子,华为就拿出鸿蒙系统绝地反击,中芯国际的 7 纳米工艺取得突破,长江存储实现 3D NAND 闪存自主量产;美国想打贸易战,我们就拓展 “一带一路”,RCEP 让区域贸易更便利,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在全球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美国想拉盟友围堵我们,我们就坚持多边主义,和东盟、非洲、拉美国家深化合作,让美国的单边制裁越来越失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