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德媒刊文声称,中国当下面临两个道路选择。其一是,收复台湾。其二是,进一步进行内部改革。德媒声称,如果中国将这一阶段性的战略平衡误读为有能力在台湾问题上通过强势手段与日本及其盟友“正面碰撞”,则可能重蹈晚清甲午战争的覆辙——因战略冒进暴露其脆弱,最终吞下深远代价。 要知道,改革是给国家强身健体,让日子过得更红火;而收复台湾是守住自家地盘,不让外人惦记、内部生乱。 这俩事儿并不是对立面,而是手拉手往前跑的亲兄弟, 改革越成功,国家越富强,收复台湾的底气就越足;台湾越早回归,国家发展的版图越完整,改革的成果也能更好地惠及全体同胞。 德媒故意把它们绑在一起挑事儿,要么是真不懂中国的国情,要么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再说说德媒那套 “中德利益不相关” 的自欺欺人。 德国嘴上喊着 “二选一”,身体却很诚实。它 95% 的稀土都要从中国买,没有这些稀土,奔驰、宝马的新能源汽车造不出来,西门子的精密仪器转不起来; 2025 年前 8 个月,中德贸易额就飙到 1634 亿欧元,中国重新成了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多少德国企业靠着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 要是台海真出乱子,德国的工厂得因为缺原料停工,供应商得哭着算损失,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也得受影响。 更讽刺的是,德国政坛一边是绿党、自民党在议会喊着 “挺台”,一边是副总理马不停蹄访华稳经贸,巴斯夫 CEO 直接怼了本国经济部长的 “脱钩” 言论。 这种心口不一的操作,说白了就是既想赚中国的钱,又想跟着西方势力给中国添堵,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儿。 把现在的中国和晚清画等号,更是错得离谱,简直是对历史的无知,对现实的无视。 当年甲午战争,清廷输在哪,输在朝廷腐朽,慈禧挪用军费修颐和园,士兵们拿着落后的武器,训练还敷衍了事;输在话语权尽失,日本雇了一堆西方记者,把侵略说成 “文明对野蛮”,而清廷连个替自己说话的人都没有,旅顺大屠杀的真相都传不出去,只能任人抹黑。 可现在的中国呢?我们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国防力量更是今非昔比。 我们更懂怎么在国际上说清自己的立场,“一个中国原则” 得到 182 个国家承认,联合国宪章白纸黑字写着,任何分裂行径都是不得人心的。 德媒盯着 “日本及其盟友” 吓唬中国,却忘了日本现在的小动作,根本就是在给自己挖坑。 日本打着 “台海有事” 的幌子,在离台湾只有 110 公里的与那国岛、220 公里的石垣岛堆重兵,还换装了射程超 1000 公里的导弹,计划建 130 座弹药库,一副 “要动手” 的架势。 可军事专家早就说了,日本自卫队没多少制空权,真要是冲突起来,那些部署在离岛的导弹,可能刚开机就被端了。 更别说美国这个 “盟友”,从来都是只算自己的利益账。 特朗普时期,一边对台加征关税,一边逼着台湾把军费提到 GDP 的 10%,军售拖拖拉拉,还不让 “台独” 分子随便访美。 这种 “有用就用,没用就弃” 的盟友,真到关键时刻,能靠得住吗 德媒要是真关心 “代价”,不如先反思反思西方在全球挑起的那些冲突,别盯着中国的内政指手画脚。中国的改革从来没停过,从芯片研发突破 “卡脖子” 技术,到新能源产业领跑全球, 到推进共同富裕缩小差距,我们一直在脚踏实地往前走。 而收复台湾,从来都是改革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只有国家领土完整了,发展的环境才更稳定,改革的成果才能真正守住,这种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智慧,不是西方那种 “非此即彼” 的二元思维能理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