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我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最近四川火爆的偷甘蔗事件,大家都以为9.9一根的

在海上迎接旭日东升 2025-11-25 22:45:57

果然我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最近四川火爆的偷甘蔗事件,大家都以为9.9一根的甘蔗,甘蔗农场老板绝对赚发了,可事实上他则是损失惨重。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很多游客来这边体验偷甘蔗,结果自己根本不懂如何砍,所以就导致大量的甘蔗遭到破坏,而有人则是随意的进行品尝,更有人不遵守游戏规则,砍完甘蔗之后直接带走。 这位老板叫童鹏飞,眉山青神县鸿化村的普通农户,大家都喊他“甘蔗哥”。他在地里种了45.3亩甘蔗,有云南黄金甘蔗、本地青皮甘蔗三个品种,这45亩地是他全家的生计,从育苗到灌溉,从施肥到培土,忙活大半年就盼着丰收能有个好收成。11月初,妻子刷到浙江有“偷甘蔗”的趣味视频,随口提议要不要也试试,想着能让城里人体验田间野趣,也能给甘蔗多找条销路,童鹏飞没多想就拍了条短视频,黑板上写着“9.9元一根,24小时营业”,没想到当晚就有游客找上门。 刚开始的日子是真热闹,游客不多,大家砍完甘蔗还会和他聊聊天,他甚至每晚请大家免费吃烧烤、喝啤酒。可第一批游客的快乐分享出去后,事情就彻底失控了。从11月11日到24日,短短十几天,单日游客从几十人飙到上万人,通往甘蔗地的路堵了几公里,车要停在路边再步行一公里才能到。童鹏飞每天只能睡一两个小时,嗓子喊哑了,牵着狗追“小偷”追到人和狗都累瘫,60多岁的村民童大爷带着两条狗当NPC,热成像仪都用上了,后来更是凑了40多个固定NPC,还有游客玩完主动留下来帮忙“抓小偷”,可还是管不过来。 谁能想到,看似火爆的生意背后全是亏空。45亩甘蔗地已经被“偷”了一半,可卖的钱还不如正常批发价高。童鹏飞算过一笔账,10亩地亩产15000斤,按8毛钱一斤的批发价能卖12万,现在只收回五六万。游客不懂砍伐技巧,有的拦腰砍断没成熟的蔗苗,有的砍完咬几口就随手扔,地里到处是啃剩的蔗渣和踩烂的幼苗,未付款、随意破坏的甘蔗占比高达50%到60%。更让人无奈的是逃单,手机信号被上千人的客流挤断,部分游客砍完甘蔗翻围栏就走,付费率还不足60%,加上镰刀损耗、夜间照明电费,他每天都在倒贴钱。 为了止损,童鹏飞只能推出2.99元的入场费,把“被抓加价”的规则改成统一9.9元一根,被抓到的游客做点俯卧撑、唱首歌就行。他甚至想出“求差评”的招,让顾客发朋友圈抱怨“不好玩”,就为了少来些人。可即便这样,游客还是排着数百米的长队,周边村民都自发摆摊形成了乡村夜市,农家乐周末预订量涨了300%,只有他的甘蔗地在默默承受损失。更让人揪心的是安全隐患,已经有游客崴脚、被甘蔗头蹭破小腿,邻近的粑粑柑农场都得专人值守,怕游客误摘。 这场意外爆火的创意,暴露了小微经营者应对流量的短板。童鹏飞有好点子,却没来得及做预约限流,也没有完善的付费监督机制,面对超出承载量40倍的客流,只能被动承受。青神县文旅局已经派人协调,公安、交警、村委会都来无偿帮忙疏导交通、维持秩序,还推出了景区免票、民宿打折的政策,想把流量引向整个乡村旅游。可对于童鹏飞来说,最需要的还是游客的尊重——他要的不是“爆火”的虚名,而是辛苦劳动能得到回报,创意能被好好对待。 创意农业的本质是让农产品更有温度,让劳动者获得收益,而不是让“野趣”变成浪费和无序的借口。9.9元买的不只是一根甘蔗,更是田间体验的快乐,这份快乐不该建立在对劳动者的消耗上。当流量来袭,经营者需要快速完善规则,相关部门及时介入引导,而我们每一个游客,更该守住文明底线,砍多少带多少,付该付的钱。 流量能成就一场热闹,却只有规则和尊重才能留住长久的口碑。童鹏飞的困境,难道不是给所有创意创业者和消费者提了个醒?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77
在海上迎接旭日东升

在海上迎接旭日东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