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梅兰芳的养母去世,作为儿媳的孟小冬前去吊唁,却被拦在了门口。见她被羞

银柳探影 2025-11-25 21:19:34

1930年,梅兰芳的养母去世,作为儿媳的孟小冬前去吊唁,却被拦在了门口。见她被羞辱,梅兰芳却说:“你回去吧。”孟小冬气得与他分了手,并放话:“今后要么不嫁人,再嫁也绝对不会比你差。” 先从头说说孟小冬这人。她1908年出生在上海一个戏班子世家,家里祖上几辈儿都靠唱京戏混饭吃。父亲和伯叔们天天在家练腔,她从小听着那些调子长大,五岁就开始学老生,八岁拜师仇月祥,九岁就在上海堂会上台露脸。十二岁那年,去无锡正式挂牌,演些小配角,台下观众还挺买账。十四岁进上海大世界乾坤大京班,搭露兰春的档子,本来是跑龙套的。谁知露兰春突然跟人跑了,戏班子急眼了,让孟小冬顶上主演《宏碧缘》。她年纪小,胆子却大,一杆枪耍得稳当,嗓子拉得长,票房居然没掉,还卖疯了。从那以后,她在上海滩火了,被人叫“坤生第一人”。 那时候的上海,戏园子多,观众眼界高,她能站稳脚跟,全靠天生嗓子宽亮,不带半点雌音,咬字清楚,像刀子一样利落。十六岁,她跟白玉昆戏班北上,在济南唱了几个月,还被张宗昌叫去官邸演堂会。 1925年到北京,投奔余叔岩求艺。余叔岩是老生泰斗,一开始不肯收女徒弟,她在门外站了半天,冻得脸发紫,才让她试唱《搜孤救孤》。一开口,余叔岩就服了,说这丫头有真材实料。从此她跟班学艺,抄谱子抄到手起泡,三年下来,余派唱腔在她这儿传得最全。 梅兰芳那边呢,1894年生人,比孟小冬大十四岁,早就是京剧旦行的扛把子。家里也是梨园出身,四岁丧父,十五岁丧母,由大伯梅雨田养大。十九岁娶王明华做大太太,王明华帮他管家,还生了一儿一女,可惜孩子都早夭了,王明华伤心病倒,长年在天津养着。梅兰芳二十七岁时,又娶福芝芳,本来是说兼祧大伯一房,福芝芳也算平妻。 福芝芳出身天桥戏班,母亲是旗人,家里教她点武功,她唱青衣出身,嫁进来后就专心生养,先后生了九个孩子,只四个长大。梅兰芳名气大,演出多,家里事儿基本靠福芝芳撑着。王明华在世时,她俩处得还行,王明华走后,福芝芳就成了实际上的当家太太,管得严,梅兰芳在家也得让她三分。 1925年,他跟孟小冬在北京义演上碰头,同台唱《四郎探母》,一个扮公主,一个扮杨四郎,配合默契,台下齐如山他们看热闹,就起哄说天生一对。 1926年,王克敏办五十大寿,请一堆名角唱堂会。席间有人提议,让梅兰芳和孟小冬合演《游龙戏凤》,她扮正德皇帝,他扮李凤姐。台上扭捏互动,台下笑成一片,齐如山他们趁热打铁,说王明华病重,福芝芳那边好说,梅兰芳从小过继大伯,可以一肩挑两房,娶孟小冬算大伯家的正室,跟福芝芳平起平坐。 孟小冬家里本来不同意女儿给人做妾,听了这套说辞,就点头了。她自己也崇拜梅兰芳,觉得嫁过去是正经媳妇。1927年春节后,俩人在冯耿光公馆办了个小婚礼,没花轿没吹打,就几桌朋友吃顿饭。婚后,孟小冬搬到东城内务部街一处小院,深居简出,不再唱戏。梅兰芳开始还常去,后来忙演出,十天半月才看一次。她提过想偶尔上台透气,梅兰芳总说男主外女主内,朋友会笑话他养不起太太。她忍着,日子过得空落落的。 麻烦从1928年开始。那年夏天,孟小冬一个狂热粉丝李志刚听说她嫁人了,气不过,拿着枪闯进小院,想找梅兰芳算账。结果遇上梅兰芳的朋友张汉举,李志刚开枪误杀了张汉举,自己也被警察当场毙了。这事儿闹得满城风雨,小报上说梅兰芳横刀夺爱,舆论一边倒。福芝芳抓住机会,给梅兰芳写信,说大爷命要紧,下次说不定轮到你。 梅兰芳吓坏了,避到上海,回来后去孟小冬那儿的次数更少。孟小冬一气之下跑天津唱了十来天戏,天津《大风报》创办人沙大风给她封了个“冬皇”头衔,票房爆满。梅兰芳知道后,赶紧带她去广州香港转悠几个月,安抚一番。1929年,梅兰芳准备访美,本想带孟小冬同行,福芝芳听说后说可以打胎,梅兰芳慌了,只好一个人去。 半年后回来,孟小冬等得着急,打听才知道伯母的事儿。她剪短头发,戴白花去梅宅,结果大门外被管家拦住,仆人叫她“孟小姐”,福芝芳挺着肚子坐在灵堂,说外客止步。梅兰芳劝她回去,她舅舅也来拉她走。她一病不起,回天津詹家宅子吃斋念佛。11月,俩人一度和好,可裂痕在那儿。1931年7月,她正式提分手,回天津继续念佛。 分手后,孟小冬没沉下去。她振作起来,1933年9月在北京吉祥戏院复出,演全本《四郎探母》,台下掌声不断。1938年正式拜余叔岩为师,学了五年,成了余派正宗传人。

0 阅读:22
银柳探影

银柳探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