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月28日,志愿军小战士潘天炎因为拉肚子,就去附近的草丛里上了趟厕所。回来后,他却发现阵地上空无一人。然而,就在此时,美军发起了冲锋。 说起潘天炎这个人,得从他的早年说起。他1932年12月出生在湖北枝江问安镇袁码头村,那地方靠长江边上,家里是典型的穷农户,靠几亩薄田过日子。父亲干农活,十岁那年被日军抓去修工事,挨打重伤回家,没几天就没了。 母亲一个人拉扯两个儿子,操劳过度也没多久就走了。潘天炎和哥哥就这么孤零零过了几年,他自己辍学到处打短工,挑水砍柴,勉强填饱肚子。1949年6月,国民党抓壮丁,他17岁就被拉走,穿上军装跟着部队南下湖南。8月在湖南战场上,部队被解放军打散,他被一位营长救下,从那时候起决定参军。 当时部队首长看他瘦小,营养跟不上,先没同意。他一路跟着帮抬弹药箱,晚上生火做饭,坚持下来才破格入伍。分配到38军,当通信兵,背电台线在山路跑,雨天滑倒爬起继续干。1950年10月,抗美援朝开始,他随部队过鸭绿江,江水冰冷,脚踩浮桥摇晃着往前。入朝后参加第三次战役,涉河趟水,扛着弹药盘往前推。第四次战役打到汉江北岸,他当上副机枪手,挖战壕刨冻土,端枪射击时后坐力震手臂。1月25日,部队固守鼎盖山256.4高地,那地方海拔不高但卡在要道,丢了就得后撤几十公里。连队顶住美军一个团加坦克的进攻,他轮班射击,擦枪管上的霜。 第四次战役是抗美援朝里时间最长的,87天,从1月25日到4月21日。中朝军队本来在休整,准备两个月后春季攻势,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李奇微抓紧机会,抽调美1、9、10军和南朝鲜1、3军团,23万多人分西东两路进攻。西线平原利于他们坦克飞机,西顶东放的部署下,志愿军在汉江以南坚决守,钳制美主攻,东线找薄弱反击。1月25日敌全线动,炮弹飞机齐上,志愿军边打边撤,空间换时间。潘天炎那连从25日开始守高地,连续打退四次进攻,阵地弹坑到处是。 28日凌晨,战斗间歇,潘天炎肚子突然疼起来,绞着似的。他忍着继续射击,炮声一停,跟班长说了声,捂腰去后方草丛解决。回来一看,战壕空了,武器背包全撤走,只剩几具遗体。他明白连队接到命令转移,自己落单了。山下脚步声近,美25师一个团分路摸上来,离前沿不到五十米。他扑进壕沟,扒拉出轻机枪、二十多颗手榴弹、几支步枪和半箱M2弹。先绑六颗F1手榴弹成束,盖破棉帽,用铜线串拉环,躲青石后。 第一股十多人端卡宾枪上来,见没人加快步子。走到手榴弹处,他拉线,爆炸掀雪,七八个倒下,其余卧倒乱射。他端机枪扫,黑影蠕动,弹壳落地,换弹盘推枪身,爬壕另一端扔两颗手榴弹,美军后退。敌调整,派六人试探,匍匐近三十米,他绕侧翼扔两颗,六人没了影。接着两个排冲,他机枪点射,手榴弹甩出,臂酸汗淌,换位不停。到第九次,只剩半盘子弹一颗手榴弹,美军已到边缘。他攥紧准备拉弦,后方枪炮响,6连援军侧翼杀出,迫击炮炸敌群,美军丢尸体跑下山。 这场阻击四个多小时,他一人挡九次,毙伤六十多敌,守住高地,为部队争取时间。汉江阻击战是第四次战役关键,志愿军西线守鼎盖山等点,东线横城反击歼敌两万多,美军推进慢,每天九百伤亡才前一公里三。战役歼敌7.8万,中朝减员5.3万,敌我比1:0.67。美军稳扎稳打,互相靠拢,不再公路冒进,志愿军机动防御,设多道阵地,发起反突击,迟滞敌势。3月14日撤汉城,4月11日麦克阿瑟下台,李奇微接总司令,4月21日敌止“三八线”南北。 潘天炎事迹上报,38军记特等功一等功,全军通报。志愿军总部授二级战斗英雄和青年英雄称号,胸别红底金星章。朝鲜发一级军功章,金丝边。朝里他继续打,立大小功四次。1952年文工团单弦传唱,战士围坑道听,三弦伴奏。儿童读物出版社出连环画,部队传阅。新兵扣枪带学。1953年停战回国,火车过山岭看绿野。7月中南海怀仁堂接见,列队上红毯,握手拍肩。转业地方,娶妻生子,日子平实。常回袁码头村走长江边,江水拍岸。1954年9月入党。1973年2月12日病逝,41岁。家乡袁码头小学立纪念碑,石碑校门旁,学生路过脚步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