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曾表示中国将在1月份之前从美国购买1200万吨大豆。现在距离1月份越来越近,

文史资鉴堂 2025-11-25 20:14:35

白宫曾表示中国将在1月份之前从美国购买1200万吨大豆。现在距离1月份越来越近,但中国目前只购买了33.2万吨。   北京时间11月24号晚上,CNBC的演播室里,美国农业部长布鲁克·罗林斯刚一坐下,主持人就把问题抛得又快又准,直接戳在了她的痛处。   “部长女士,白宫之前明确说过,中国会在明年1月份之前从美国采购1200万吨大豆。可现在眼看着截止日期越来越近,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只买了33.2万吨,连零头都没到。这事儿您怎么解释?”   镜头里的罗林斯脸色明显沉了沉,语气里带着点压不住的焦虑,完全没有了平时的从容。“我们一直在和中方保持密切沟通,”   她先摆了句官话,可没说两句就绷不住了,“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而美国豆农依赖这个市场生存,这是明摆着的事实。1200万吨不是凭空喊出的数字,是基于双方贸易磋商达成的共识,也是支撑美国农业供应链的关键。”   话里话外的意思很清楚:这采购量差得太远,美国这边已经扛不住了。罗林斯没敢把话说得太满,没像之前有些官员那样放狠话威胁,因为她心里比谁都清楚,美国大豆现在根本没资格跟中国叫板。   自从2018年美方挑起贸易摩擦,中国早就把大豆采购的鸡蛋分到了不同篮子里。远在美國中西部的豆农们,比罗林斯更着急。伊利诺伊州的豆农唐纳最近天天盯着粮仓发呆,他种了一辈子大豆,今年是最黑暗的一年。   种子、化肥、农机的成本都快涨到天上去了,可大豆价格比2022年跌了40%,现在连中国的订单都没有,这庄稼收下来就是砸手里。唐纳跟当地媒体抱怨的时候,声音都在抖。他的邻居更惨,已经开始借钱支付农场的贷款利息,就怕年底被银行收走土地。   最直观的变化就是市场份额的暴跌。美国农业部的统计数据摆在那儿,2016年的时候,美国大豆占中国进口总量的40%,可到了2024年,这个比例已经骤降到22.8%。   取而代之的是巴西,现在中国市场上的大豆,一多半都来自巴西。罗林斯在采访里没提的是,今年5月以来,中国几乎没从美国买过一粒大豆,这可是近三十年都没出现过的情况。   这波大豆滞销已经开始引发连锁反应。大豆运不出去,负责运输的卡车司机、铁路调车员都没活干了;港口的装卸设备停在那儿落灰,码头工人的工时一减再减。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研究员拉夫利早就警告过,失去中国订单的影响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从豆农蔓延到整个供应链,最后波及到依赖农产品出口的地方企业。   这些豆农的焦虑不是个案。美国大豆协会主席拉格兰早就对着媒体喊过紧急呼吁:现在正是大豆收获季,可最大的买家却没下任何订单,形势已经极其严峻。我们需要的是市场,不是政府画的饼。   艾奥瓦州、明尼苏达州这些大豆核心产区,情况更糟,那里的产量占了全美一半,现在粮仓都快堆不下了,有些农场只能临时搭建仓库,可新收的大豆还在源源不断地运过来。   其实中国不是不需要大豆,恰恰相反,国内畜牧业发展得快,每年要进口全球60%的大豆。之所以没按美国的预期采购,原因很实在。   巴西大豆更有优势,价格比美国的低,运输路线也稳,今年中国从巴西进口的大豆量又涨了不少;美国这边的贸易政策总在变,今天加关税明天提条件,谁也不想把采购渠道绑在一棵不稳定的树上。   罗林斯在采访里提了一嘴特朗普政府的农业补贴计划,说未来十年会给农民超600亿美元援助。可这话别说骗中国,连美国豆农自己都不信。   唐纳就翻了个白眼:补贴最早2026年秋季才到,债权人能等吗?他们下个月就催我还贷款了。美国大豆协会也看得明白,补贴是远水救不了近火,他们在给特朗普的信里写得很直接:美国豆农无法承受与最大客户之间长期的贸易争端。   罗林斯在采访最后说“相信中方会履行承诺”,可这话更像是说给美国豆农听的定心丸。明眼人都清楚,现在不是中国急着买,而是美国豆农急着卖。   距离1月份还有一个多月,要补上近千万吨的缺口根本不现实。美国大豆协会已经在催政府了,别再搞政治博弈,赶紧跟中国坐下来谈实在的——毕竟对豆农来说,烂在仓库里的大豆,可比任何政治口号都伤人。    

0 阅读:9
文史资鉴堂

文史资鉴堂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