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德军用闪击战轻松踏平的波兰,陆军实力跟日军差不多。波兰陆军一共有1500余门榴弹炮,其中有1300门是进口或者仿造Vz14-19型100毫米榴弹炮。如果再算上1800余门75毫米野战炮,整个波兰陆军一共装备身管火炮4300余门,这还不算迫击炮和反坦克炮以及高射炮的数量。 说起1939年那场德军对波兰的闪击战,很多人都觉得波兰军队弱得一塌糊涂,就跟纸糊的一样,一下子就被踏平了。但实际情况呢?波兰陆军在当时欧洲不算垫底,装备上头重脚轻,火炮多得吓人,整体兵力和日军差不多。要不是德军那套坦克加飞机的组合拳来得太猛,波兰人还真能多撑一阵子。咱们一步步扒开看,这支军队到底啥水平,为什么输得这么快。 1939年9月开打前,波兰陆军总动员能拉起100万左右人马,其中一线作战部队大概60万。分成39个步兵师、16个旅,外加11个骑兵旅和一些独立单位。每个步兵师标准编制1.6万人,里面有326挺轻机枪、132挺重机枪、81门46毫米迫击炮、20门81毫米迫击炮、66支反坦克枪、39门37毫米反坦克炮、4门40毫米高射炮,再加30门75毫米野战炮和12门100毫米榴弹炮。这火力密度在欧洲排前六,步兵师的支援武器配置比法国或英国的还扎实。骑兵旅呢,虽然听起来老派,但每个旅有22门37毫米反坦克炮和16门75毫米老炮,这些炮打轻型坦克绰绰有余。波兰人还紧急拉起97个国民警卫营,每个营500到800人,配9挺轻机枪、6挺重机枪、3支反坦克枪和1门迫击炮,本来是管治安的,结果开战时也扔上战场,配置比一些农业国正规军还猛。 坦克这块,波兰有880辆左右装甲车,但大多是轻型货色。主力是132辆7TP坦克,重10吨,装37毫米博福斯炮,装甲17毫米,柴油机拉动,速度37公里每小时,比德军早期Panzer I和II强多了。还有50辆法国雷诺R35,同样10吨级,炮也37毫米。剩下的575辆是2.5吨的TK-3和TKS袖珍坦克,基本就机枪,顶多当侦察用。波兰的装甲部队分成两个装甲旅、四个独立坦克营和30多个连队,散在步兵师和骑兵旅里,主要任务是伴随步兵打支援,不是独立冲锋。比起德军的6个装甲师、2400辆坦克,波兰的坦克数量少,机动性差,但质量上7TP能一对一干翻德军轻坦。 火炮才是波兰陆军的王牌。总身管火炮4300多门,不含迫击炮、反坦克炮和高射炮。榴弹炮1500余门,其中1300门是进口或仿制的捷克Vz.14/19型100毫米榴弹炮。这玩意儿射程10公里,炮弹50公斤,精度高,重量1.5吨,马拉或卡车拖,适合波兰的平原地形。每个步兵师的轻炮团就配12门这种炮,重炮 detachment 再加105毫米或155毫米。75毫米野战炮1800余门,大多是法国97式老货,射程8公里,改装过能打反坦克弹。总的来说,波兰炮兵团有野炮团、山炮团和重炮单位,火力覆盖从近到远。迫击炮上,步兵师有上百门46毫米和81毫米,营级还有更多。反坦克炮主要是37毫米博福斯,师一级39门,加上反坦克枪UR wz.35,能在100米内穿德军轻坦装甲。高射炮呢,40毫米博福斯为主,师一级4门,总数3000门左右,但分散用,防空效果一般。 这配置搁欧洲中游,绝对不弱。波兰从一战后拼拼凑凑,靠法国、英国、捷克进口,自己的兵工厂也仿了不少。预算有限,工业底子薄,但火炮多得像囤粮食,够打一场阵地战。问题是,波兰战略是边打边撤,退到东南罗马尼亚桥头堡,等英法从西边夹击。可英法磨蹭,波兰军队拉得太长,补给线一断,就露馅了。 再比比日军,1939年那会儿,日本陆军总兵力200万左右,和波兰差不多。日军有50多个师团,主力是三角编制步兵师,每个师1.5万人,配36门75毫米山炮或野炮,火炮总数4000门上下,轻重机枪密度高,但坦克才1000辆出头,大多Type 95 Ha-Go轻坦,5吨级,机枪加57毫米炮,机动性好但装甲薄。日军在诺门罕被苏军坦克群揍得鼻青脸肿,暴露了炮兵弱、装甲差的毛病。波兰火炮多、质量稳,日军靠人海和轻步兵,俩家陆军打起来,波兰炮火能占上风,但日军适应丛林和山地,波兰平原部队机动跟不上。总体上,俩军队规模相当,波兰重火力,日军重步兵,都不是机械化强国。 德军为什么赢那么轻松?闪击战这套路太狠了。德军1.5百万兵、60个师、2400坦克、4000飞机,对波兰3:1兵力、3:1坦克、10:1飞机。开打第一天,空军就把波兰400多架飞机炸趴下,机场跑道坑坑洼洼,飞行员没地方起飞。坦克师从北南两路包抄,Panzer III和IV配步兵,速度50公里一天,波兰马拉炮跟不上。波兰炮兵打得猛,9月上旬在布祖拉河干掉德军上百坦克,但缺空军掩护,Ju-87俯冲轰炸机一来,炮位就成蜂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