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万万没想到:中日闹这么凶,莫迪和李在明这俩老狐狸突然都冒头了。 白宫国家

回顾过往读历史 2025-11-25 18:33:20

/美国万万没想到:中日闹这么凶,莫迪和李在明这俩老狐狸突然都冒头了。 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亚太事务协调员库尔特·坎贝尔刚在11月中旬的记者会上拍胸脯,说美国对日本的防卫承诺“覆盖所有领土争端”,话音还没散,印度和韩国就用实际行动给了美国一记软钉子。 莫迪盯着日本空出来的旅游市场摩拳擦掌,李在明攥着中韩经贸的合作清单主动示好,两个精明人各取所需,把美国想靠“军售+承诺”稳住亚洲的计划搅得七零八落。 11月24日中日12条直飞日本航线全部停航的消息一确认,印度《印度斯坦时报》当天就刊登了印度内政部的公告,宣布全面恢复对中国公民的电子旅游签证和纸质签证办理,甚至简化了申请流程,把原本5个工作日的审批缩短到2天。 这波操作精准踩在日本旅游业的痛点上,11月前三周中国赴日游客预订量同比暴跌92%,仅东京迪士尼就取消了超过12万张门票订单。 印度旅游部紧跟着就放出大招,联合携程、飞猪等中国在线旅游平台推出“印度10日游”套餐,价格直降30%,泰姬陵景区还专门培训了500名中文讲解员,连新德里的餐厅都开始供应麻婆豆腐和宫保鸡丁,抢客的架势比商场促销还热闹。 莫迪这步棋其实酝酿了半年多,2024年中印贸易额突破1300亿美元,印度对中国的电子产品进口增长45%,但国内右翼政党一直拿2020年加勒万河谷事件说事,指责他“对中妥协”。 现在日本主动把中国游客推出来,莫迪正好借“亚洲旅游复苏”的由头破局,既不会被骂软弱,又能拉动本国经济,若能承接日本流失的15%中国游客,全年就能增加36亿美元收入,还能带动酒店、交通等相关行业创造12万个就业岗位。 印度工业联合会已经借着签证放宽的势头,组织了20家制造业企业访华,重点对接家电和汽车零部件合作,莫迪这是既要赚游客的小钱,又要抓产业合作的大钱。 李在明的算盘比莫迪更精,他不光要牵制日本,更要把中韩合作的盘子做大。中日摩擦升级后,韩国外交部第二天就召见日本驻韩大使,就日本议员“独岛是日本领土”的言论提出强烈抗议,转头李在明就在G20峰会上拉着中方高层谈了40分钟,临走前特意强调“期待下月实现访华”。 这股积极性背后是韩国经济的现实压力,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数据显示,2025年1至10月,韩国对华出口同比下降18.2%,其中半导体出口减少22.3%,而中国市场占韩国半导体出口的42%,三星电子在华工厂的开工率已经从去年的85%降到68%。 更让韩国着急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的份额突破30%,而韩国汽车对华出口量同比降了31%,现代汽车在重庆的工厂都开始减产,李在明很清楚,再不靠向中国,韩国的支柱产业就要出大问题。 所以李在明才急着敲定中韩合作的具体项目,11月签署的服务贸易协议里,特意加入了“韩国医美机构可直接在华备案”的条款,要知道中国医美市场规模每年增长25%,韩国早就眼馋这块蛋糕。 农产品方面更实在,韩国梨通过中韩快速通关通道,从果园到中国超市的时间缩短到3天,11月出口量一下子涨了40%。 面对美日频繁的联合军演,韩国直接摆出“不参与”的态度,美军邀请韩国海军加入12月的西太平洋联合巡航,韩国国防部直接以“保护海上贸易航线”为由拒绝,毕竟韩国60%的出口货物要经过中国周边海域,跟在美国后面搞对抗,吃亏的还是自己。 李在明这招很明白,靠着中国牵制日本右翼,同时把经贸合作落到实处,既赚了政治分又得了经济利,比跟着美国空喊口号划算多了。 美国显然没料到这两位会这么不给面子,为了拉拢印度,美国刚同意向印度出售22架MQ-9B无人机,总价值30亿美元;对韩国更是开出“印太经济框架”的入场券,可这些好处都没拉住人心。 美日推动的“海空联合警戒监视”机制,印尼直接拒绝加入,越南也只派观察员出席,连美国的铁杆盟友澳大利亚,都在跟中国谈自贸协定升级。 现在的亚洲格局越来越清晰,美国想靠军事同盟和武器销售掌控局面的时代已经过去。莫迪盯着中国游客的消费单调整签证政策,李在明拿着合作协议主动访华,他们的选择代表了多数亚洲国家的想法:利益永远比意识形态重要。 高市早苗拿着美国的承诺在亚洲挑事,却没发现周边国家都在忙着跟中国做生意,这种孤立无援的滋味,恐怕是她和背后的美国都没料到的。 美国总以为自己的话在亚洲还管用,却忘了现在的亚洲国家都有自己的小算盘,真金白银的合作比口头承诺管用百倍,这一点莫迪和李在明早就想透了。

0 阅读:0
回顾过往读历史

回顾过往读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