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酒能不能进入国际市场,要靠酒文化推动吗? 1. 中国古人主要饮用低度酿造酒,元代出现蒸馏白酒后,在平民中流行,因其大热有大毒,上流社会并不推崇。 新中国成立初期,高度白酒因驱寒解乏、易标准化生产等特点成为“劳动者饮料”,后来随着工业化发展,高度白酒与平民、士兵等群体的绑定逐渐松动。 2. 改革开放后,白酒社交属性增强,成为社交媒介,通过高度白酒的微醺感降低人们戒备心,但同时也伴随着服从性测试等问题。 房地产大发展时期,酒桌文化加速,获取资源的关键在于社会交往,白酒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 白酒的护城河是中国文化和社会关系,但其深度绑定的酒桌文化难以被全球消费者接纳,而可口可乐的护城河是品牌和供应链,具有更强的普适性和可复制性。 白酒的国际化进程虽在加速,但出口份额和海外营收占比仍低,主要集中在境外华人圈,未能真正打入国际主流消费市场。 4. 国际化对比:可口可乐借助全球化浪潮,通过平民化、大众化的策略实现全球化,而白酒的酒桌文化在全球普及面临困难,其国际化进程更为复杂。 中国白酒 酒文化 国际市场 白酒行业出海不是不可能的,而是有一个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