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酸,这位小伙才18岁,因为父亲癌症去世了,母亲离家不要他了,他跟着叔叔一家生活,可是叔叔一家也不待见他,无奈的他只能出去找工作,自己独自一人收拾好行李去往上海的车上,想要自己赚钱,自己养活自己,也是一个苦命的孩子。 列车轰鸣着行驶,车厢里弥漫着一种沉闷的气氛,年轻的陈阳(化名)孤单地坐在拥挤的绿皮车厢里,脸上没有太多表情,只有那双眼睛里,藏着与年纪不相符的迷茫与疲惫。 他的旅途并不是为了旅游或奔向梦想的城市,而是为了逃离一个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困境,此刻,他正在从安徽的老家前往上海,怀揣着一笔微薄的积蓄,和父亲临终前留给他的几百块钱。 陈阳的衣服已经有些洗得发白,颜色也有些褪色,身上的痕迹透露出他并不是那个被生活宠爱的人。 事实上,他连一顿体面的饭都吃不下,只能在这个长途车厢里勉强忍受饥饿,全身都在抗议,而他只能通过闭目养神,试图用短暂的睡眠,暂时忘记那阵阵袭来的饥饿感。 列车上,坐在陈阳旁边的张建军(化名),是一名技术员,他刚刚办理完事务准备回家,却无意间注意到了这个瘦弱的少年。 张建军眼尖,一眼便看出陈阳并不像是去旅游的年轻人,反而是一位被困境逼迫出来的孤独少年。 张建军好心地里买了一份热气腾腾的快餐,并把它递给了陈阳,刚接过饭盒,陈阳忍不住了,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泪水悄然滑落。 这泪水不是因为别人对他的同情,而是因为他从来没有体验过这种温暖,自从父亲因癌症去世后,母亲离开家后再也没有回来,陈阳就成了家中的孤儿。 更糟糕的是,他投奔的叔叔家,也因为一场意外打碎了一个碗,被婶婶骂作“丧门星”赶出了家门,没人关心他的死活,他所面对的世界,冷得像冰。 当张建军提议他去当兵时,陈阳眼中的光芒短暂地闪烁了一下,似乎看到了新的希望,但很快,现实又狠狠打击了他。 由于辍学早已失去了学籍,他现在手中的身份证也只是临时的,无法补办正式手续,连报名入伍的资格都没有。 手里没有钱,也没有身份,所有的希望都被现实无情地堵死了,陈阳低头告诉张建军:“我没钱,也没有身份。” 听到这里,张建军并没有放弃他,而是坚持表示:“等到上海我会帮你问问。” 这一句话,让陈阳的心中稍微有了一点点温暖和希望,虽然他清楚,这个陌生人不会改变他的命运,但至少他感受到了久违的关心。 深夜,列车终于抵达上海,张建军并没有丢下这个毫无依靠的少年,而是特意带他绕路将他安顿在一间便宜的小旅馆里,还自掏腰包为他垫付了两天的房费。 这座城市的广阔与陌生,让陈阳感到不知所措,但在这个小小的旅馆里,他至少有了片刻的栖息之地。 第二天,张建军并没有离开,而是亲自带着陈阳跑遍了劳务市场,帮助他寻找工作,因为年纪太小,没有技能,许多老板都不愿意接收他。 但终于,在一家公司,陈阳得到了一个学徒的机会,虽然工作很辛苦,但包吃包住,并且有一定的工资,这足以让他在上海站稳脚跟,过上了基本的生活。 半年后,陈阳有了明显的变化,在张建军的帮助下,他通过自己辛苦攒下的工资,成功补齐了学费,重新恢复了学籍。 虽然他未能如愿进入部队,但他已经有了新的目标,白天他在工厂学着新技术,晚上则继续看书充电,力求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改变自己的人生。 面对生活的种种困境和不公,陈阳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用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克服了重重难关。 虽然他的过去充满了苦难,但这些苦难并没有让他变得愤世嫉俗,反而成为了他成长的动力,他深知,有些人天生生在富贵人家,而自己却出生在困境中,但这并不妨碍他通过努力一点一点地向上攀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