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美不想等了?中国统一台湾已成定局,他们早就看明白了。现在的问题是,老妹能不能抢在统一之前,把命门芯片链搬回自己手里。 吉隆坡的那场中美第五轮关税谈判,表面是关税问题,实际主角是芯片。美国带来的最新限制方案,把14纳米以下的刻蚀机要列为对中国封锁的对象,意图将中国芯片产业卡得死死的。 但事情并没有按照美国计划的方向发展,中国代表当场提出,如果刻蚀机要封锁,那高纯度硅料对美供应就要重新核查。 这个回应让美方一下子就变了脸,没敢坚持原来的条款,现场直接把限制清掉,谈关税也收了手。 原因很简单,美国急于让芯片命脉回到自己手里,是因为他们心里明白,中国统一台湾的势头根本挡不住。 台湾这么多年都是全球尖端芯片的生产大本营,一旦和大陆连起来,芯片产能将牢牢被中国掌控。对美国来说,这意味着几十年全球科技霸权将变得脆弱,他们想趁局势变化前收回主动权。 美国为此掏了不少钱,逼着台积电跑到亚利桑那州造厂。可这笔买卖并不划算,用了三倍的钱,结果产能还不到台湾本土的三分之一,零部件也有大半还得回台湾运。 只要中国稍微握紧自主配件供应,这个厂一年都不一定能顺利开起来。说到底,想在美国本土复制台湾的光景,难度远比想象的大得多。 美国不仅想独自应对,还拉拢日本、韩国,还有中国台湾,合伙搞所谓的芯片联盟,口头上要把芯片链搬出中国。 但联盟内部大家各有打算,日本商家希望自己设备还能卖中国,韩国做芯片也舍不得丢掉中国市场,台湾企业干脆在大陆继续扩产。 放着全球最大消费市场不赚钱,没人愿意做赔本买卖。说要整个“去中国化”,其实谁也没真当回事。 中国面对美国封锁,不是硬拼单点,而是整体把生态做强。芯片代工和封装测试有七成产能都在大陆和台湾,想搬走根本不现实。 基础材料也好,封装技术也好,中国企业早就跑在前面。就拿芯片设计的EDA工具来说,美国一度垄断,现在中国公司已经在14纳米芯片上闯出新路。 开源和自主开发结合用,专利壁垒也被拆掉了。美国本想卡住中国,没想到自己生意掉了大半,中国市场反倒越做越大。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并没有拘泥于被动防守。像中芯国际用现有工艺配合先进Chiplet技术,造出了性能不输7纳米芯片的产品,完全不靠美国封锁的高端设备。 手机领域,小米和长江存储合作,打造了一套全国产化的手机方案,美国的芯片禁售大多成了空谈。 新能源汽车和人工智能发展起来,更是给国产芯片开辟了广阔舞台,用得多,改得快,技术水平也越来越高。 说到底,美国想用行政手段和盟友关系改变全球芯片格局,但大家都在看市场,都知道中国才是利润最大的买家,也没人真愿意和自己钱包过不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