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刚刚做了一件很重要的决定。他们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了电话,一致拒绝了一个由美国和俄罗斯私下商定的和平计划。 这个计划对乌克兰来说相当苛刻。根据媒体报道,它要求乌克兰承认克里米亚归俄罗斯所有,还要默认俄罗斯对顿涅茨克、卢甘斯克等地区的控制。更苛刻的是,乌克兰军队得从现在的约八十五万人裁减到六十万以内,还不能拥有远程导弹,也不准外国军队驻扎。 政治上的条件也很强硬。乌克兰要在百日内举行选举,放弃加入北约,甚至得在宪法里承诺保持中立。作为交换,被冻结的约三千亿欧元俄罗斯资产会部分解冻,其中一千亿用于乌克兰重建,但美国要拿走重建项目一半的收益。 德国总理默茨、法国总统马克龙和英国首相斯塔默紧急商量了对策。他们达成共识,乌克兰军队必须保持足够的防御能力,任何谈判都应该以当前的实际战线为起点,绝不能承认俄罗斯占领的领土是合法的。 欧洲国家这么生气不是没原因的。法国外长巴罗说得直白:"和平不能是投降。"德国总理默茨也认为这个计划实质是让乌克兰单方面放弃主权。而且最让他们恼火的是,美俄两国偷偷起草这个计划,根本没通知欧洲盟友。德国外长承认他们"完全被蒙在鼓里",这明显破坏了跨大西洋的信任关系。 欧洲方面还准备了自己的替代方案,要求无条件停火、俄罗斯承担重建费用,同时保障乌克兰加入欧盟的进程。为了表明态度,法国加快了提供防空系统的速度,英国则在筹划联合三十个国家组建维和部队。 泽连斯基现在处境很艰难。美国威胁说,如果不在11月27日前签署协议,就切断军事援助和情报支持。但国内民意强烈反对领土让步,认为这是"背叛"。他只能在社交平台上表示正在研究美方文件,要求必须确保"有尊严的和平"。 背后的大国博弈也很清晰。特朗普政府想要一个"交易式和平",这样既能抽出精力转向印太战略,又能为明年中期选举积累政绩。俄罗斯则坚持要求乌克兰军队完全撤出四个州,否则就加强在顿巴斯的攻势。欧洲则在加速推动"战略自主",德国在扩充防务预算,法国在推动"欧洲军"的构想。 如果美国真的削减援助,乌克兰军队的战斗力可能在明年夏天前就撑不住了。但如果欧洲的军援能及时到位,可能会形成一种"低强度冻结冲突"的局面。 说到底,这场争议的核心矛盾在于:美国想要快速脱身,所以愿意用乌克兰的利益做交易;欧洲则坚持要保障乌克兰的主权和可持续的安全框架。乌克兰最终怎么选,要看欧美能不能协调出一个既保住主权又能实现停火的方案,而不是被迫在"尊严"和"生存"之间做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