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姚连蔚被免职,此后他回到了西安昆仑机械厂,重新当了一名普通工人。不久

陈砚之 2025-11-21 18:13:59

1979年,姚连蔚被免职,此后他回到了西安昆仑机械厂,重新当了一名普通工人。不久后,厂里为他办理了提前退休手续,理由是避免产生不好的影响 姚连蔚1935年出生在西安郊区农家,家里穷,早早就辍学务农。1951年他参军,去了朝鲜战场,在通讯兵连队干了三年,负责修线路,表现好还得过嘉奖。退伍后分到西安847厂当车工,这厂后来叫昆仑机械厂。他干活卖力,每天最早到车间,最晚走,很快就成了技术骨干,多次完成紧急任务,还被评为劳动模范。那时候他工资不高,就四级工的水平,每月58元。 六十年代末,工厂有派系分歧,他因为在工人里威望高,被推举为工联负责人,后来进了陕西省革委会。1969年中共九大上,他当选候补中央委员,这对他来说挺意外的,毕竟文化程度不高,只有初中没毕业。接着他仕途顺,做了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1975年四届全国人大上,任命他为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那时他还在车间修车床,接到电话时手还沾着机油。 高位上他遇到不少挑战,处理文件时得查字典,外事活动讲话稿都难懂。有次陪外宾参观,因为不熟礼仪,出过小尴尬。1976年后,政治形势变,他早年在西安事件中的表现被审查。有人举报他在胡家庙事件中指挥工联和其他派别冲突,造成伤亡和设备损毁。1977年开始,组织审查他两年半,他配合交代问题。最后认定他在特殊时期有严重错误,考虑到背景复杂,免予起诉。 1979年,他被开除党籍,免去一切职务,从北京回西安。回到昆仑机械厂,当普通工人。厂里安排他回原车间,他每天上班,干车工活,加工零件,组装任务。同事看到他,有人打招呼,有人继续干活。他动作还熟练,但节奏慢了点。午饭时他吃简单饭菜,听同事聊厂里事。年轻人问他过去,他简单回几句,就专注工作。 厂领导觉得他过去身份特殊,车间里可能有议论,就开会决定给他办提前退休。手续很快办好,他交回工具,离开工厂。那时他54岁,退休后化名姚敬轩,去西安卫校学中医。学成后开小诊所,每天给人看病抓药,生活简朴。妻子一直陪着他,三个儿子都是普通工人,家里延续朴实传统。 出版社找他写回忆录,他都拒绝了,不想出风头。晚年他眼睛得病,只能看大概形状,就和妻子回长安县老家,那里有两间平房。厂里退休工资不算高,但家人没抛下他。他偶尔去儿子公司当兼职工程师,帮点忙。生活就这样平淡过着,直到2012年10月2日,他在西安去世,77岁。墓碑上只刻姚敬轩三个字,没任何头衔。 姚连蔚的经历反映出那个年代干部选拔的特殊性,一个车工能升到副国级,既有个人努力,也有时运因素。但他回归平凡时,没抱怨,保持工人本色。这让人想想,人生起落大,关键是怎么面对。特殊时期他犯的错误,被组织认定,但从宽处理,这也体现了政策人性化一面。

0 阅读:0
陈砚之

陈砚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