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楚泊现象告诉我们,高雅的艺术走进民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歌剧舞剧院的笛箫演奏家孙楚泊,将民乐演出场所从专业的剧院移到大众公园的公共空间,其核心在于艺术本质的回归和艺术传播模式的创新。 从高雅的殿堂到普通大众游玩的公园。孙楚泊是中国歌剧舞剧院的演员,是国家级的文艺团体。这种演出以往都是出现在大剧院,演出场所豪华,场景设施齐全,演出服务人员专业。孙楚泊直接将演出场所移到群众游玩的紫竹园公园,没有任何剧场设备的露天场所演出。以天当幕,以广场为舞台,以风声、鸟声和笑声为伴奏,吹奏出一首首优美的歌曲。 从有尝演出到折除门槛公益义演。以往要观看这样的天花板级的演出,动辄要几百元的门票,许多普通百姓望而却步。如今孙楚泊却折除门槛,走出剧院,将演出迁徙到公园的草坪、广场,面对普通大众免费义演,使民乐需付费观赏的演出转化为触手可及的公共文化资源,其点播量破千万,说明了大众对无障碍艺术的渴求。 从演员的单向输出,到演员观众的双向奔赴。以往大剧院的演出是,观众台下正襟危座,演员台上按照规定的要求演出,观众只是看,演员只管演,没有互动交流,散场即离席。现在的公园义演,观众可随意点曲,演员吹奏,观众和演员形成了艺术和真情的双向交流,使艺术直抵人心。 孙楚泊现象不仅是个人艺术实践的成功,更是当前文化改革的典型案例。说明了高雅的艺术只有俯身贴近大众时,长期被高搁阻挡的文化需求才能被释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