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的一名医生,无故受到患者的辱骂和污辱之后,向12345投诉患者:从早上8点忙到现在,一直在忙着看病人,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还受到病人的无端指责、无理辱骂,实在委屈。 12345受理后,病人所在单位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 诊室里的消毒水味还没散,医生摘下口罩时,嘴角还挂着没来得及掩饰的疲惫。他抬手揉了揉发紧的太阳穴,白大褂的袖口蹭到额角的汗珠,这才发现从早上8点坐到现在,屁股就没离开过诊疗椅。诊室外的走廊里,还有十几个患者在排队,病历本堆在桌角,像一座小小的山,每一本都连着一个焦急等待的家庭。他原本想趁着下一个患者进门的间隙,去趟洗手间,可刚站起身,就被一个中年男人猛地推了回来。 “你到底会不会看病?让我等了两个小时,就随便开点药?”男人的声音像炸雷一样在诊室里响起,唾沫星子溅到医生的白大褂上。医生愣了一下,刚想解释今天患者多,每个人都要仔细问诊,却被男人的辱骂打断:“我看你就是敷衍了事!拿着工资不干活,什么破医生!” 污言秽语一句接一句,旁边候诊的患者都惊呆了,有人想上前劝阻,却被男人凶狠的眼神逼退。 医生的手攥得发白,指甲几乎嵌进掌心。他从医八年,每天接诊量平均超过50人,午饭从来都是匆匆扒几口凉饭,喝水都要掐着时间,就怕让患者多等一分钟。今天更是特殊,科室里两位同事请假,所有患者都压到了他身上,从早上到现在,他连喝口水的功夫都没有,膀胱胀得难受,却一直忍着没去洗手间。他理解患者等待的焦虑,可这样无端的指责和辱骂,像一根针,扎破了他所有的隐忍。 委屈瞬间涌上心头,他强忍着没让眼泪掉下来,只是声音有些发颤地说:“先生,我已经尽力在加快速度了,每个患者的情况都要仔细询问,不能马虎。” 可男人根本不听,还想上前拉扯,被赶来的护士拦住。等男人骂骂咧咧地离开后,诊室里一片寂静,医生坐回椅子上,看着桌上的病历本,突然觉得浑身无力。他不是没想过放弃,可每次看到患者康复后的笑容,又觉得一切都值得。 他最终选择打12345投诉,不是想追究什么,只是想找个地方倾诉委屈。“我不怕累,就怕不被理解。” 他在电话里对接线员说,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12345的工作人员很快联系了患者所在单位,经过核实,患者承认自己因为等待时间过长,情绪失控才辱骂了医生。单位对他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他也主动给医生发了道歉信息。 其实,这位医生的遭遇,只是无数医护人员的缩影。根据医疗行业公开数据显示,我国医生日均接诊量普遍在40人以上,超过60%的医生每周工作时间超过60小时,近三成医生曾遭受过患者或家属的辱骂、威胁。他们每天面对的是病痛和死亡,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却还要应对各种无端的指责和误解。 有人说,医生就该有职业素养,不该和患者计较。可医生也是普通人,他们有血有肉,有情绪有委屈。他们的职业是救死扶伤,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要承受无端的辱骂和伤害。患者等待的焦虑可以理解,但解决问题的方式绝不是辱骂。医患关系的和谐,需要双方的相互理解和尊重,而不是单方面的付出和隐忍。 那位医生收到道歉信息后,没有过多计较,第二天依旧早早来到医院,穿上白大褂,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他说:“我当医生的初衷,就是想治病救人,不能因为一次不愉快,就忘了自己的初心。” 可这份包容背后,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辛酸。他们默默承受着压力,坚守着岗位,只为守护每一个患者的健康。 尊重医护人员,就是尊重生命。每一位医护人员都值得被温柔以待,他们的付出不该被忽视,他们的尊严不该被践踏。患者有诉求可以沟通,有不满可以通过合理渠道反映,但绝不能用辱骂和暴力的方式伤害医护人员。只有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才能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让医护人员能够安心工作,患者能够放心就医。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