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城市归乡后,我撕碎了对农民的“淳朴滤镜” 从小在农村长大,后来扎进城市打拼

大气生活家 2025-11-20 19:15:16

逃离城市归乡后,我撕碎了对农民的“淳朴滤镜” 从小在农村长大,后来扎进城市打拼二十多年,我总对老家抱着一种近乎执念的美好想象——觉得那里的人都像泥土一样淳朴,说话带着庄稼的清香,待人热络又厚道。毕竟我的根在这儿,就算多年不事农耕,我也始终觉得自己是个没忘本的农民,只是暂时游离在土地之外的“流浪者”。 去年终于下定决心逃离城市的喧嚣,回到了魂牵梦绕的乡下。刚回来那阵子,我确实被这里的日子迷醉了:清晨看日出染红河面,傍晚看晚霞铺满田埂,田埂上的野花肆意绽放,空气里满是青草和泥土的芬芳,节奏慢得像老黄牛踱步,这不就是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终极生活吗?可我忘了,普通人终究成不了隐士,只要有人的地方,就少不了烟火里的纷争与算计。 真正打破我幻想的,是和乡亲们日复一日的接触。我亲眼见过,两家为了一条田埂的宽窄,站在田埂上互骂一上午,唾沫星子溅得比田里的泥水还多;也见过有人为了多种几棵菜,悄悄把田间的机耕路圈进自家菜地,让农机车只能艰难绕行;更见过灌溉时节,有人为了让自家稻田多浇点水,要么挖掉邻居家的田埂截流,要么直接筑坝把水堵得严严实实。就连卖菜这件事,也藏着不少“猫腻”:为了卖相好看,他们会往蔬菜上打足量的农药,这些菜自己一口不吃,却心安理得地卖给城里来的客人;称重时更是花样百出,缺斤短两是常事,能多赚一块是一块,仿佛占小便宜就是天大的本事。 这些画面让我心里五味杂陈,原来我坚守了二十多年的“淳朴印象”,不过是滤镜下的错觉。当然,我绝不是要一棍子打翻一船人,村里大多数人依然善良热忱,只是这部分人的所作所为,让我看清了人性的复杂——农民的“狡黠”从来不是天生的,而是长期被土地束缚、被生计所迫养成的狭隘与短视。他们的“坏”带着一种笨拙的局限,不是大奸大恶,却透着骨子里的自私与无知。 我从不觉得自己比他们高尚,毕竟人性的劣根性不分城乡,城市里有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农村里有朴素的自私者,不过是表现形式不同罢了。但我始终相信,乡村振兴从来不是简单的修公路、建新房,更重要的是唤醒人们的觉醒,打破思维的禁锢,放大眼界和格局。只有当农民不再被眼前的蝇头小利困住,当“互助”取代“争斗”,当“长远”取代“短视”,这片土地才能真正焕发新生。 归乡之路,让我褪去了对农村的浪漫幻想,却也让我看到了真实的乡村肌理。或许真正的热爱,不是盲目美化,而是认清它的不完美后,依然愿意和它一起成长。你若归乡,又会遇到怎样的人和事?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故事。

0 阅读:19
大气生活家

大气生活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