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6月,国民党上将刘汝明在军事会议上,将出言不逊的黄埔将领刘伯龙一拳打倒

寻双野史 2025-11-20 11:09:49

1948年6月,国民党上将刘汝明在军事会议上,将出言不逊的黄埔将领刘伯龙一拳打倒在地。在场的杂牌将领,对跋扈的刘伯龙本就不满,心中纷纷叫好。 刘汝明1895年5月12日出生在河北献县抛庄的一个中等农家,早年父亲在外行医去世,他十三岁就面对生活压力。 十三岁的少年哪懂什么谋生门道?刘汝明揣着母亲凑的几个铜板,一路扒火车、躲关卡,跑到保定投奔远房亲戚,可亲戚家自身难保,只给了他半袋粗粮就婉言拒绝。走投无路时,他看到清军招兵的告示,明知军营苦,却想着“至少能吃饱饭”,咬咬牙报了名。刚入伍时,他因为年纪小、个子矮,被老兵欺负得抬不起头,训练时被故意找茬罚跑,夜里还得帮老兵洗衣叠被,可他没喊过一句苦,别人练一遍的动作他练十遍,枪法、刀法偷偷下功夫,不到两年就成了新兵里的佼佼者。 后来军阀混战,刘汝明跟着冯玉祥南征北战,从普通士兵一路做到师长,靠的从不是背景,而是实打实的战功和讲义气的性子。有一次部队被敌军包围,粮弹断绝,身边的参谋劝他突围,他却看着身边受伤的士兵红了眼:“弟兄们跟着我出生入死,我怎能丢下他们?”硬是带着残部死守三天三夜,直到援军赶到,而他自己胳膊被弹片划伤,血流不止也没下战场。正因为自己是从底层摸爬滚打上来的,他最看不惯那些靠着黄埔出身就目中无人的将领,刘伯龙就是其中一个。 那天军事会议上,刘伯龙仗着自己是蒋介石嫡系,当众嘲讽刘汝明“杂牌军没战斗力,只会拖后腿”,话没说完,刘汝明就拍案而起。谁也没想到,这位平时温和的上将,会直接挥拳相向,一拳就把刘伯龙打翻在会议桌上。“你小子少狗眼看人低!”刘汝明指着刘伯龙的鼻子怒斥,“老子的兵拼刺刀时没怕过谁,你这种只会耍嘴皮子的,也配谈战斗力?”在场的杂牌将领们憋了太久的气,此刻全都挺直了腰杆,有人偷偷鼓掌,有人低声叫好,连原本想上前劝架的参谋都停住了脚步。 这一拳,看似是一时冲动,实则是积怨已久的爆发。抗战时期,刘汝明的部队在台儿庄战役中死守阵地,伤亡过半也没后退半步,而有些黄埔系部队却临阵脱逃;解放战争时期,杂牌军总是被当作“炮灰”,装备差、补给少,还要被嫡系部队处处排挤。刘伯龙的嘲讽,不过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刘汝明这一拳,打醒了那些嚣张跋扈的嫡系将领,也打出了杂牌军的尊严。 可这一拳终究没能改变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勾心斗角的局面。后来刘伯龙怀恨在心,暗中给刘汝明使绊子,而国民党的腐败和内耗,早已注定了失败的结局。刘汝明一生征战,虽有战功,却终究没能摆脱时代的局限,晚年定居海外,时常对着家乡的方向叹气,念叨着“要是当年内部能团结些,也不至于落到这般田地”。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1 阅读:192

猜你喜欢

寻双野史

寻双野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