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中微子实验发布首个物理成果】2025年11月19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正式发布了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装置的首个物理成果——提供了两个中微子振荡参数截止至今最精确的测量结果,标志着我国在中微子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中微子作为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粒子之一,一直被科学家视为通向标准模型之外新理论的关键“门户”。而弄清楚中微子质量和味混合的起源机制,是理解整个宇宙为何呈现今日面貌的核心问题之一。研究团队通过对2025年8月26日至11月2日共59天的有效数据进行分析,精确测量了被称为"太阳中微子振荡参数"的theta(12)及其相关质量参数。与之前实验的最好结果相比,此次测量的精度提高了1.5到1.8倍,创下新的纪录。江门中微子实验由高能物理研究所提出构想,于2015年启动隧道和地下实验室建设。2025年8月26日完成液体闪烁体灌注并正式运行取数,成为国际上首个运行的超大规模和超高精度中微子专用大科学装置。除了聚焦中微子质量顺序这一核心目标,江门中微子实验在未来30年的设计使用寿命内,还将精准测量中微子振荡参数,并开展对太阳、超新星、大气及地球中微子的深入研究。该装置未来还可以升级改造为世界最灵敏的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实验,为检验中微子是否为自身的反粒子和探测中微子的绝对质量提供新的研究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