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中统的徐恩曾被撤职后,无事可干的他改经商卖黄豆,囤了30万斤黄豆后,

盘盘鸭 2025-11-19 17:46:26

1945年,中统的徐恩曾被撤职后,无事可干的他改经商卖黄豆,囤了30万斤黄豆后,黄豆价格却大跌,妻子提议:“何不把黄豆磨成豆腐卖?”   1945 年,徐恩曾从执掌中统的权力巅峰跌落,囤 30 万斤黄豆想东山再起。   黄豆价崩后他陷入绝境,妻子提议磨豆腐售卖,竟让他在乱世中站稳脚跟。   这位曾掌控情报网络的特务巨头,人生经历远比经商故事更跌宕复杂。   他的每一次选择,都折射出民国时期权力与生存的残酷博弈。   徐恩曾出身江苏宜兴望族,表哥是国民党大佬陈立夫,这为他铺就早期仕途。   早年留学美国学习电机工程,归国后却弃技术从仕途,进入国民党核心圈层。   凭借家族人脉与自身能力,他很快在特务系统崭露头角,掌管中统情报工作。   这一时期,他构建起庞大的情报网络,成为国民党巩固统治的重要力量。   在中统任职期间,徐恩曾权力达到顶峰,负责监视异己、镇压进步力量。   他手段强硬,曾破获多起情报案件,深得蒋介石信任,一度身居要职。   但权力斗争残酷,1945 年因工作失误被撤职,一夜之间失去所有权势。   从云端跌落的经历,让他首次体会到世态炎凉,也迫使他转向经商谋生。   撤职后徐恩曾在重庆无所事事,不愿依附他人,决定靠自己双手赚钱。   他动用多年积蓄,看中战后粮食短缺的市场,收购 30 万斤黄豆囤积。   早年在中统养成的规划习惯,让他租仓库、雇人看管,防止黄豆霉变。   可他缺乏商业预判,没料到抗战后物资流通恢复,黄豆价格暴跌。   眼看资金将要泡汤,妻子费侠的 “磨豆腐” 建议,成了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他放下昔日大佬身段,将自家院子改造成作坊,购置工具雇人生产。   从泡豆、磨浆到点卤,他亲自盯紧每道工序,力求豆腐口感细腻。   这种 “能屈能伸” 的特质,其实早在他权力生涯中就有所体现 —— 为达目的可灵活变通。   豆腐上市后,老中统部下主动前来捧场,不少人多付钱支持。   这些旧部感念他当年的提拔之恩,如今虽不在其麾下,仍愿伸出援手。   徐恩曾顺势维系人脉,亲自送货拓展渠道,政府食堂、甚至军统都成客户。   他懂得利用过往资源,这与他在中统时善用情报网络的能力一脉相承。   1946 年初,徐恩曾带家人迁居上海,中统的吴星伯送他一栋日伪遗留的大房子。   他能快速在上海立足,离不开早年在特务系统积累的广泛人脉。   可吴星伯去世后,新负责人季源溥因旧怨派特务强占房子,他陷入困境。   危急时刻,他找表哥陈立夫求助,陈立夫出面才化解危机,凸显家族人脉的重要性。   之后他通过陈果夫的关系,从银行贷款开办农垦公司,进一步拓展事业。   农垦利润有限,他仍以航运为核心,靠货轮运输稳定盈利,维持体面生活。   1948 年底国内局势动荡,多人劝他撤离,他却想多捞一笔迟迟不动。   这种 “贪利” 性格,其实早有端倪 —— 在中统时为权力也曾不择手段。   直到炮火逼近南京,徐恩曾才仓促带家人逃往台湾,大半事业被迫留在大陆。   到台湾后,他凭借过去的人脉继续经商,规模虽小,却也能安稳度日。   此时的他已年过花甲,锐气渐消,不再追求权力与财富,只求平淡生活。   晚年的他很少提及中统往事,将更多精力放在家庭与生意上,心境趋于平和。   1985 年,徐恩曾在台湾病逝,享年 82 岁,结束了充满争议的一生。   他的人生经历里,有权力巅峰的风光,有跌落谷底的狼狈,也有绝境求生的韧性。   在中统时他构建情报网络,经商后靠资源整合谋生,能力始终围绕 “整合” 二字。   如今提及徐恩曾,人们多聚焦其特务生涯,却少有人知他晚年的平淡与过往的挣扎。   他去世后,家人按其遗愿低调安葬,未举办盛大葬礼,也未留下太多遗物。   子女继承了他善于经营的特质,在台湾从事普通商业,远离政治与权力斗争。   徐恩曾的一生,是民国时期无数权力者的缩影 —— 在乱世中挣扎,最终归于平淡。    信息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徐恩曾因军统“揭发”而下台》 中国文明网《红色谍影 打入敌特建奇功》

0 阅读:0
盘盘鸭

盘盘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