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中国方面突然明确态度了。 据公开报道,11月中旬的评论点名日

向秋一往无前山雀 2025-11-19 01:31:53

果不其然。 中国方面突然明确态度了。 据公开报道,11月中旬的评论点名日本近期对华强硬表态,提醒风险在累积,这话说得不拐弯。态度很直:不惹事,但不怕事。 具体到动作,2024年5月东部战区组织联合演训,海空兵力多向推进,科目紧贴实战。同一时期,日本在九州、冲绳一线也密集演练,节奏快、频次高。两边都在加码,谁把局面往前推,谁就得承担后果。 空中这块,J-20已经形成常态值班,搭配中远距弹药,拦截和伴飞都有记录。日本一侧F-35A持续到货,F-35B也在准备上舰,整个计划数量公开为百余架。靠近的那一刻,空域态势一清二楚。 海上力量更直观,052D与055编队常态巡航,远近防空和反潜链条完整。日本“出云”“加贺”改装继续推进,2021年就有外军F-35B在其甲板上试降,后续还要跑通本国机型起降流程。两边平台都在更新,谁靠前,雷达首先会说话。 远程火力方面,日本获批最多400枚“战斧”导弹的对外军售,按公开时间表交付在2025年之后。中方常规弹打击的演训也公开过,覆盖范围与命中精度是实打实练出来的。按钮不在嘴上,在部署与流程上。 情报与警戒的细节更密,空警-500、运-8反潜等机型沿海常态值班,海面与水下联动监控。日本P-1、P-3C也长期巡航,声纹库和水下目标追踪是双方必做的功课。信息越密,冒进的空间越小。 联合行动的组织上,中方多军兵种协同演练频繁,指挥链路压缩,支援到位更快。日本更多依靠与外军的联合,把体系拼在一起,但现场调度不等于现场优势。真到任务实施,谁自给自足,谁反应更稳。 海上通行与执法也要讲规则,中方例行警巡与通报都有章可循。日本一旦把船开到敏感水域,摩擦风险立刻上升。线在图上更在现场,越界就是记录。 舆论层面,一些人把强硬话当筹码,短期能上热搜,长期会把风险推高。国内外也有理性声音提醒,别把场面话当方案。 所以,中方这次点名不是为了嘴上好看,是把态度放在桌面上:来就接,越线就处置。 给日本的提醒也不复杂:别把话说满,别让动作失控,别把问题从谈判桌推到海面上。 在这片海域,降温是大家的共同利益。中方有底气,也有耐心,但更有准备。

0 阅读:9

猜你喜欢

向秋一往无前山雀

向秋一往无前山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