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微电子被拉黑,国产光刻机遇阻,荷兰ASML吃下定心丸! 2022年12

飞天史说 2025-11-18 16:13:50

上海微电子被拉黑,国产光刻机遇阻,荷兰 ASML 吃下定心丸! 2022年12月,美国商务部那纸 “实体清单”,一落地,上海微电子的名字就赫然在列。 消息传出,整个半导体圈都炸了锅。国产高端光刻机正爬坡冲刺,突然遭遇关键零部件断供,直接被卡住脖子。这场风暴不只关乎一家企业的生死,更让全球芯片产业链都紧张兮兮。 ASML,这位荷兰巨头,短时间内算是松了口气,竞争对手刚迈步就被绊倒,心里那叫一个稳妥。 美国打出 “国家安全” 这张牌,直接把上海微电子、长江存储、寒武纪等中国科技公司拉进黑名单。采购高端光学镜片、精密控制系统这些关键部件,瞬间变成 “看得到摸不着”。 SMEE 早在 2016 年就已实现 90 纳米光刻机量产,后续攻关 28 纳米及以下更先进制程时,受供应链断供影响,研发进度面临挑战。 行业里都知道,ASML 在极紫外(EUV)光刻机领域是独一档的存在,单台机器卖出天价,里面零件多得让人眼晕。国产光刻机和 ASML 的代际差距,这下又被拉开了一截。 面对这波操作,SMEE 没有坐以待毙。国产光刻领域在 2023 年初迎来产业布局调整,专注前道高端深紫外光刻业务的宇量昇加速技术攻关,专攻更高端制程。 2025 年 2 月成立的芯上微装聚焦后道光刻业务,主打芯片封装市场,讲究市场化和快反能力。 这样的产业布局调整目的很实际,让相关企业更灵活,看看能不能绕开部分制裁,推动国产光刻产业多点突破。芯上微装成立才半年,就给下游企业交付了 500 台步进机,动作麻利得很。 宇量昇则在 2025 年也有大动作,和中芯国际合作测试 DUV 光刻机,终于在主流晶圆厂的生产线上插上了国产设备的旗子。这一切,都是大环境逼出来的应变,不得不说,走到今天,每一步都踩在刀尖上。 ASML 的心情有点微妙。短期来看,SMEE 被制裁,直接让它在高端市场没了对手。EUV 光刻机全球就它一家能卖,市场份额是妥妥的百分之百。 2025 年第三季度,中国区营收占比激增到 42%,比起 2021 年直接翻了几倍。中国芯片厂怕被卡脖子,赶紧多囤点 ASML 能出口的中低端设备,这让 ASML 的财报好看得不得了。 不过这份安稳其实是 “假象”。荷兰政府收紧出口许可,ASML 对中国的高端机型也开始喊停。中国这边出台稀土出口管制新规,光刻机核心材料又被加了一道 “门槛”。 ASML 高层都公开说,短期内库存还顶得住,可出货延误谁都没底。这种矛盾的市场,利益和风险全绑在一起,看得人心里直打鼓。 中国半导体设备厂商也没闲着,大家都在各自的赛道拼命加速。比如中微公司的刻蚀机已经打进了台积电的供应链,北方华创、拓荆科技在薄膜沉积设备上也咬牙赶超。 清华大学的双工作台技术、中科院的单次曝光研究、武汉的 9 纳米光源创新,这些基础研究成果逐步涌现,说明中国的科研团队早就不是吃素的。 光刻胶、离子注入机这些关键材料和设备,国产化率还不算高,但每年都在往上爬。光刻机这事,不只是搞一台机器,更是整个生态链的系统工程。 国产设备能不能真正进主流产线,能不能实现大规模商用,考验的不光是技术,还有维护服务和全球信任。中国市场上千台 ASML 设备的维护问题,未来谁来管,都是摆在台面上的新考题。 在这场全球科技博弈里,各方都在出招。中国不是一味被动挨打,国家重金投入半导体,自主创新成了 “硬杠杠”。 目标很明确,2030 年实现七成自给率。对外有反制措施,比如稀土出口管制,对内拼命补短板。 外媒也盯着看,稀土一旦被卡,全球科技产业链就得跟着哆嗦。ASML 高管自己都承认,2026 年以后,中国市场需求可能会恢复正常。 背后的逻辑很清楚,技术封锁只能暂时挡住对手,反而逼着中国加速追赶。芯片产业链的每一次割裂,都是全球创新成本的提升,谁都不是赢家。 国产高端光刻机这块硬骨头,短期内确实被卡了一下,但 ASML 吃下的 “定心丸”,未必能消化太久。中国的创新力,在压力下爆发得更猛。 从产业布局的灵活调整,到一众国产设备厂商的多点发力,整个产业链都在协同进化。光刻机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科技封锁和脱钩断链,终归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只会让全球创新的成本越来越高。未来的芯片江湖,谁能笑到最后,还得看谁能真正打破藩篱,把开放和合作做成新常态。

0 阅读:52

猜你喜欢

飞天史说

飞天史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