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点名批评中国! 11月14日,纽约时报表示,在国际上,中国看似强大。它是美国在塑造世界的能力方面唯一的对手。但这种强硬的外表在中国国内却被“戳破”。美媒称,人们对经济和个人发展的无力感“无处不在”。对于这种国家自信与民众疲惫之间的反差,恐怕也只能用“外强中干”来形容。 其实这事儿真不算新鲜,不光《纽约时报》这么说,好多西方媒体谈起中国来都一个路子。就说拍新闻吧,明明咱们城市里阳光特别好,高楼大厦亮堂堂的,到他们镜头里就故意调暗颜色,弄得灰蒙蒙的,看着就不舒服,这都是故意的套路。2025年倒是有几家美国媒体难得说句实话,提了提中国的科技进步,可转脸就会补一句“但这代价多大啊”,阴阳怪气的那股劲儿,谁听了都明白是咋回事。 《纽约时报》这次更离谱,直接说咱们把“国家实力”和“老百姓的日子”拆开了,还说中国一门心思要当大国,眼里根本没有民生。这话听着就气人,他们咋不提是美国先发动贸易战,给咱们添了多少麻烦呢? 今年美国给三千多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了关税,有些东西税都涨到六成了,这直接导致好些出口的厂子订单少了,南方有些做电子、纺织的小工厂,年初那阵都得裁员减人,连累着物流、包装这些岗位也受了影响。更别说咱们吃的猪肉、鸡肉,因为美国大豆加了税,饲料贵了,肉价都跟着涨了一成多,这些实实在在的压力,《纽约时报》是压根儿看不见。 他们这套逻辑其实特明白,就是想让中国顺着美国的意思来,要是咱们自己搞发展、练本事,不乖乖听话,就给扣上“想抢霸权”的帽子。可咱们的日子到底怎么样,不是他们一张嘴就能说歪的。 2025年前三个季度,咱们国家的经济比去年同期多涨了5.2个百分点,多出来的部分就有三万九千多亿元,全世界经济增长里,咱们占了三成还多呢。就算美国搞贸易战添堵,咱们的装备制造、高技术制造这些实在的产业反而涨得不错,新能源汽车卖到国外去的量一下子多了四成,这都是实实在在的发展,哪是“只顾面子不顾里子”? 再说说咱们老百姓的真实日子。央行之前做过调查,近七成的人说自己的收入没怎么变,想花钱的意愿也比以前高了些。还有个调查说,四成多人觉得家里经济状况和去年差不多,三成的人觉得“比以前略好点”。 住的方面更能说明问题,2025年城里人的居住满意度有七十多分,那些口碑好的房企,满意度能到八十九分,虽说不是家家户户都过得特别宽裕,有点不一样,但整体上是稳当的。这几年国家建了那么多学校、医院,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的人都占到九成五以上了,这些不都是民生实事吗? 再说那些让咱们骄傲的技术,像C919大飞机、北斗导航,根本不是为了“撑面子”。大飞机能自己造了,以后坐飞机出行可能更方便、更便宜;北斗导航准了,农民种地浇地都能用上,连山里的果农都能靠它把果子准确送到买家手里,这可不都是帮老百姓办事?2025年咱们在人工智能、太阳能风能这些领域的进步,连西方都不得不承认,这些既是国家实力,也是实实在在的民生便利啊。 不光咱们自己知道好,国外的人也看在眼里。有调查说,七成七的国外民众都认可咱们的经济实力,快八成的人对咱们的发展前景有信心,非洲的朋友更实在,八成五都看好咱们。国内呢,虽说有些人找工作觉得压力大,就业感受指数不高,但对文化发展、住的地方的满意度都不低,大家心里还是有点盼头的,是那种谨慎但乐观的态度。 所以说那些“外强中干”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纽约时报》就是把咱们发展中遇到的小麻烦,比如个别行业就业压力大这些,当成了“要崩溃”的证据,这根本是两码事。你看咱们外贸做得比以前还好,不用煤炭石油的能源比例也在涨,这些都是经济的韧性;老百姓大多收入稳定,这就是务实的态度,这些不都打了那些“内里崩溃”说法的脸吗? 其实美国媒体这么偏颇,说白了就是接受不了中国越来越好的事实。马斯克不就说了嘛,中国在好些领域都已经超过美国了。他们总想着让中国顺着美国的意思来,要是不顺着,就给扣帽子,这哪是讲道理啊?真正“外强中干”的,可能是那些西方媒体,他们拿着歪镜子硬把现实扭歪,以为这样就能骗过所有人。 可咱们中国的发展不是说出来的,是干出来的。经济数据在那摆着,老百姓的日子在那过着,国家实力和民生福祉根本不是对立的,反而是越发展,老百姓的日子越有奔头。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自然能回应所有质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