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克兰失去波克罗夫斯克(红军城)之后,西方很沮丧,但为了让乌克兰能够继续打下去

世从尔 2025-11-18 09:56:43

在乌克兰失去波克罗夫斯克(红军城)之后,西方很沮丧,但为了让乌克兰能够继续打下去,西方(主要是英法德等欧洲国家)开动大喇叭使劲给泽连斯基鼓劲儿,声称俄军攻占波克罗夫斯克(红军城)并非“战争的转折点”,因为乌克兰在顿巴斯地区还有其他城市尚未被俄军攻克。   乌克兰失去了波克罗夫斯克,这个城市虽然名字不算特别响亮,但在战场上却有着不小的分量。   它在苏联时期被称为红军城,地理位置卡在顿巴斯西部的门户,一旦丢掉,就意味着俄军在顿巴斯方向的推进又往前一步。   这对乌克兰前线的压力是实实在在的,西方国家当然知道这点,所以在消息传出来之后,情绪上是低落的,但嘴上却还得硬撑着。   他们不敢说这是转折点,怕打击乌克兰军心,就赶紧出来说这不算什么,还能再守,更何况顿巴斯还有别的城市没丢。   这种说辞听起来像是安慰,实际上是为了维持局面,乌克兰打到现在,已经越来越依赖西方的支持,不管是武器弹药,还是财政支撑。   西方尤其是欧洲国家,虽然嘴上说支持到底,心里其实也在算账,他们担心要是承认波克罗夫斯克被攻下是一个新的节点,就等于默认俄罗斯在乌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那接下来怎么办?还援不援?还怎么给国内民众交代?   所以他们选择另一种方式,就是继续鼓劲儿,继续造势,尽量把舆论往“乌克兰还有希望”的方向引。   这种操作其实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战争打到现在,每当乌军失利,西方总是先沉默一阵,然后再统一口径说“这不代表全局”。   从巴赫穆特到阿夫迪夫卡,再到今天的波克罗夫斯克,几乎每一次都能看到类似的反应。   他们的套路就是,先否定俄军进展的重要性,再强调乌军的“顽强”,顺带许诺一些新的援助,好让局势看着不那么悲观。   但问题是,战场不会看舆论,波克罗夫斯克的失守,确实让俄军的推进线更加完整。这个城市是顿巴斯西部的交通节点,一旦被俄军控制,乌军在周边的调动就受限了。   这不是嘴上说几句“还有别的城市”就能扭转的,而且从战术角度看,俄军不是为了某一个城市而打仗,他们是围绕整个顿巴斯推进的,每一步都在压缩乌军的空间。   波克罗夫斯克不过是其中一环,但它的丢失,让乌军在整个前线的局势更被动。   西方国家当然明白这些,但他们现在处在一个进退两难的位置,一方面,他们已经在政治上把自己绑在了乌克兰这辆战车上,松口就意味着承认失败;另一方面,他们自己的国内也越来越不愿意为这场看不到胜算的战争继续买单。   尤其是德国、法国这些国家,经济增长乏力,通胀压力大,民众对援乌的耐心正在消耗,可一旦停援,乌克兰的军队马上就撑不下去了。   所以他们只能不断强化一种“乌克兰还行”的叙事,用这种方式延长乌方的战斗意志,同时拖延自己的调整时间。   不过这种局面能维持多久,是个大问题,俄军目前的打法很稳,不急于一口吃掉整个东部,而是稳扎稳打,逐步推进。每前进一点,就巩固一下后方,确保补给线不出问题,这种打法虽然慢,但很扎实。   乌军现在最大的难题倒不是士兵不拼命,而是后勤跟不上,炮弹、电力、交通、通信,这些东西很多都靠西方输血,但西方的援助也不是无底洞,时间拖得越久,问题越多。   战争不是靠嘴打的,最终还是要看谁能拿出更多的资源和手段,西方不愿承认这是转折点,可能是怕承担战略失败的责任。   但从战场走势来看,俄军在东线稳中有进,乌军逐渐收缩防线,已经不是孤立事件。顿巴斯还有城市没丢不假,但防线一旦破碎,剩下的守城也只是时间问题。   西方要真想让乌克兰打下去,就得拿出真东西,而不是光靠“精神喊话”支撑战局。   参考资料:光明网《泽连斯基称法国将供乌多套防空系统及战机等装备》  

0 阅读:8

猜你喜欢

世从尔

世从尔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