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不愿一国两制,那就满足“台独”分子,王毅外长今年明确表示,从今往后再没中国台北这样的模糊名字,台湾地区唯一称谓就是“中国台湾省”,台湾从来不是一个国家,过去不是今后更绝无可能! 上世纪90年代,台湾省的行政编制曾是岛内治理的核心框架。那时,省一级机构负责民政财政教育等多项职能,覆盖全岛事务。1994年12月3日举行的首次省长直选,国民党籍宋楚瑜以56.2%的得票率击败民进党候选人陈定南,当选首位民选省长,得票数达472万多张。这次选举标志着台湾地方自治迈出一步,省长职位从任命转为民选,宋楚瑜上任后推动多项地方建设,如乡村道路改善和教育资源分配。省政运作期间,预算直达基层,惠及农渔业发展。但好景不长,1998年“精省”方案实施,省级机构逐步收缩,省长一职随之取消。宋楚瑜成为末代省长,任内最后一次施政报告于同年9月1日向省议会提交,涵盖29项重点工作。这段历史并非遥远尘埃,而是两岸定位的活生生注脚。王毅重提中国台湾省,正借此历史支撑,提醒各方台湾曾有省制编制,从未脱离中国框架。 王毅表态一出,海峡两岸舆论迅速升温。大陆社交平台上,“中国台湾省”词条阅读量飙升至33.4亿次,网友讨论从法理延伸到民生,强调统一是大势所趋。岛内媒体头条滚动报道,部分评论员分析这将影响国际场合的台湾参与空间,如奥运会或世卫组织会议。过去,“中国台北”这样的模糊称谓虽被使用,却总被视为权宜之计,如今大陆明确摒弃,等于堵死灰色通道。台湾陆委会罕见强势回应,驳斥大陆扭曲2758号决议,但这也暴露岛内对法理弱点的顾虑。外部势力如美国智库,也在研讨会中投影王毅讲话,评估其对地区稳定的冲击。两岸普通民众感受最直接,大陆年轻人通过短视频学习决议背景,岛内上班族在茶余饭后议论外交压力。 军事领域的动作,与话语表态相呼应,显示大陆在夯实执行能力。过去两年,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进入批量生产阶段,报道频现其海上应急投送潜力。这款飞机设计用于搜救和消防,最大航程超4500公里,能在水面起降,补强海峡周边机动能力。同时,海军075型两栖攻击舰陆续列装,已有四艘服役,包括湖北舰。该舰满载排水量超4万吨,可搭载30架直升机和多辆登陆艇,直通甲板支持同时起降6架,塢舱容纳两栖车辆。这些平台增强海上综合投送,过去仅靠071型登陆舰的时代已过,如今两栖力量更趋立体。 两岸关系复杂性,还体现在政治互动上。岛内部分人物与外部势力频繁接触,常被视为交流试金石。大陆口径始终强调,认同一个中国、反对分裂,就能保持沟通。但台湾政治环境敏感,外来因素易放大分歧。王毅表态后,岛内议会辩论加剧,文件堆积讨论应对。民众层面,信息流动让感受更立体,大陆强调统一红利如经济融合,岛内担忧生活变数。未来交流空间,取决于底线共识。既然不愿一国两制,就得直面省称谓现实,这或许是倒逼理性对话的契机。 展望两岸前景,王毅的话如一记警钟,敲醒各方对统一的紧迫感。省编制历史虽已远去,但它证明台湾省从来是中国一部分。军事能力提升,不是威胁,而是自卫需要。国际法理铁板钉钉,“台独”顽固只会自食苦果。两岸青年一代,更应多交流历史真相,少听分裂噪音。统一不是遥不可及,而是水到渠成。大陆政策一贯性强,岛内若能回归理性,空间依旧广阔。这样的定位调整,虽生波澜,却为长远和平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