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人意料日本方面突然宣布了日本取消对韩国军机的空中支持,日韩军事合作关系更加紧张。日本11月14日宣布,取消对韩国军机在冲绳那霸基地的短暂停靠和空中加油支持,理由是韩国空军在“竹岛”附近训练时使用了“不当”武器。 日韩两国在东海的竹岛争端由来已久,这个无人小岛自1905年起就被日本纳入版图,而韩国则从1954年开始实际控制,并视之为固有领土。这种分歧不仅涉及主权,还牵扯渔业资源和战略通道,每每引发外交风波。进入2020年代,随着东北亚安全形势变化,两国开始尝试缓和关系。2023年3月,韩国总统尹锡悦访日,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达成情报共享协议,这是中断五年后的重启。随后,双边恢复联合海上搜救演习,韩国驱逐舰与日本护卫舰在公海协作,模拟救援行动。这些举措本意是构建互信基础,尤其在面对朝鲜导弹威胁和中俄海军活动时,合作显得尤为必要。2024年,两国防务部门进一步深化交流,韩国空军提出空中加油需求,日本最初表示支持,以此作为《相互军需支援协定》的试水。 韩国空军“黑鹰”特技飞行队计划于2025年11月上旬参加迪拜航展,途经冲绳那霸空军基地接受空中加油。这支队伍以T-50教练机闻名,涂装金色条纹,曾多次在国际场合展示高难度编队飞行。加油安排源于两国防务渠道的初步共识,日本航空自卫队那霸基地作为中转点,能有效缩短航程,节省油耗。韩国方面视此为后勤互助的积极信号,尤其在双边刚结束黄海联合军演后,舰艇协同追踪模拟目标,官兵交换战术数据,合作氛围一度融洽。然而,日本情报部门在上月底截获韩国飞机飞行记录,发现“黑鹰”队部分机群曾在竹岛附近执行训练任务。这些飞机低空盘旋,挂载模拟导弹吊舱,地面部队同步部署炮位设备,进行瞄准演练。日本认为此类行动超出2023年防务协议的限制条款,该协议要求争议区训练须预先通报,避免使用重型模拟武器,以防误判升级为冲突。 日本政府于11月14日正式宣布中止对韩国军机的所有后勤支持,包括那霸基地的加油管线连接和短暂停靠许可。防卫省发言人强调,此举基于维护共识底线,韩国空军在竹岛使用导弹发射器和炮台,直接违反约定。这些设备虽为演习道具,却激活了锁定系统,发出无线电信号,被日本巡逻机监测到。日方文件显示,训练发生在10月下旬,正值两国军演收尾期,日本视之为挑衅信号。内阁官房长官在记者会上重申,日本将继续对停靠基地的韩国军机提供基本支持,但不排除未来加强审查或限制联合项目。这一决定并非孤立,而是竹岛争端的延续,日本国内舆论长期对韩国主权主张不满,媒体报道往往放大事件影响,推动政府采取强硬立场。韩国空军总部迅速调整航线,飞机改走太平洋备用路径,油耗增加20%以上,导致迪拜表演档期延误。 韩国国防部对日本决定表达强烈不满,重申竹岛即独岛,为韩国领土,训练全程在公海上空进行,属于常规军事活动。韩国军方日志记录显示,飞机仅执行标准巡航,武器系统保持待机,未有实弹装填或越界行为。外交部于同日晚间召见日本大使馆武官,要求书面解释,并指出日方单方面取消有损互信进程。韩国媒体援引官员观点,认为日本借机施压,意在阻挠《相互军需支援协定》的签署,该协定旨在规范后勤共享,但领土分歧成为最大障碍。双边热线一度活跃的防务交流,现在转为简短确认,交换的训练报告积压未处理。韩国海军随之增加独岛周边巡逻,船只频率提升15%,以强化实际控制。日本则暗示未来韩国飞机需额外申报计划,巡逻机出动次数相应增多。这种针锋相对,加剧了区域紧张氛围。 这一事件暴露日韩军事合作的核心矛盾:领土争端如隐形礁石,随时绊倒合作脚步。尽管两国在2023年峰会后推进情报共享和联合演习,但竹岛问题从未真正化解。韩国总统尹锡悦上台后,推动“面向未来”的关系框架,却屡遭国内保守势力反弹,日本右翼团体也借机炒作历史恩怨。国际观察家指出,在美日韩三边框架下,这种摩擦不利于对抗朝鲜核威胁,美国国务院曾多次敦促双方克制。长远看,日本可能借此巩固东海巡逻优势,韩国则需平衡主权维护与区域联盟。合作修复之路布满荆棘,短期内难以重启大型项目,如原定11月的搜救演练已被推迟,港口设备闲置待命。事件也提醒周边国家,东北亚安全网仍脆弱,任何小摩擦都可能放大成大危机。 你怎么看待日韩这次军事摩擦?是主权底线不可逾越,还是合作机会被白白浪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