咎由自取! 美联储消息。 11月17日,美国政府道德办公室公布的财务披露文件揭开了美联储前理事阿德里亚娜·库格勒于今年8月辞职的真相:其与配偶多次违反美联储严格的道德规定进行违规股票交易,导致内部调查并最终促使她离职。 说白了,这份报告实锤了之前外界对她“个人原因”辞职的猜测,让一场潜在的丑闻浮出了水面。 库格勒可不是普通官员,她2023年8月才上任美联储理事,负责货币政策制定,手里攥着利率调整、金融监管的关键权力,一举一动都能影响全球股市债市。这种级别的岗位,道德红线本应比钢铁还硬。 美联储的规矩早就写得明明白白:理事及家属的股票交易必须提前45天报备,严禁买卖与美联储政策直接相关的金融、能源类资产,还得公开披露持仓。这些规定就是为了防“监守自盗”,可库格勒偏要踩线。 披露文件显示,她配偶在2024年1-7月期间,先后进行了12笔短线股票交易,涉及多家银行和科技公司,其中几笔刚好卡在美联储议息会议前后。这种精准踩点的操作,很难让人相信不是利用了内部信息。 更讽刺的是,2022年美联储就出过类似丑闻:3名高官在利率调整周期内违规交易,引发舆论哗然,之后才收紧了道德规则。才过两年就有人顶风作案,可见规则执行还是有漏洞。 库格勒辞职时只含糊说“为了家庭”,美联储当时也没多解释,这波操作让外界疑窦丛生。直到道德办公室的报告出炉,才把遮羞布彻底扯下来,原来所谓“家庭原因”不过是掩盖违规的借口。 这种行为坑的是普通投资者。美联储的利率决策直接决定股市涨跌,内部人靠着信息差提前买卖股票,相当于拿着特权收割散户,完全破坏了市场公平,也让美联储的公信力大打折扣。 美国国会已经有人发声,要求美联储公开完整调查细节,还呼吁加强对官员亲属的交易监管。毕竟美联储掌握着金融命脉,要是连自己人都管不住,怎么让人相信它能守护市场稳定? 说到底,这不是简单的“失误”,而是明知故犯的权力寻租。规则再严,只要执行不到位、监督有死角,就会有人钻空子。这次丑闻能不能倒逼美联储真正整改,还得看后续动作。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