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撤侨越来越近了,教育部预警谨慎赴日本留学! 若将外交部发出的谨慎赴日旅游警告视作针对高市早苗的第一记有力举措,那么教育部发布的谨慎赴日本留学预警,则无疑是在中日关系以及留学格局的复杂棋局中,落下了更为关键且猛烈的一枚棋子。 11月16日,教育部发布2025年第4号留学预警,因日本社会治安形势严峻恶化,针对中国公民刑事案件增多,在日中国留学生安全风险上升,教育部提醒已赴日或计划赴日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审慎规划留学行程。 中国留学生是日本留学市场重要力量,2024年JASSO数据显示,日本33.67万外国留学生中,中国学生达12.34万人,占比36.7%,在顶尖学府中比例更高,他们为个人发展和日本教育注入活力。 然而,随着安全风险的上升,这一庞大群体的留学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许多原本计划赴日留学的学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选择,在安全与学业之间艰难权衡。 一些已经在日留学的学生,也纷纷加强了自我保护措施,如减少夜间外出、避免前往治安较差的地区等。 教育部预警的发布,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日本的留学市场和经济领域引发了强烈的连锁反应,预计赴日留学人数将大幅减少,这对于长期依赖中国留学生的日本高校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长期以来,中国学生是日本留学市场的重要支撑,他们的数量下降可能导致部分院校面临生源短缺的困境,一些以招收中国留学生为主的专业,如日语、动漫设计等,可能会因为生源不足而不得不调整教学计划,甚至面临停招的风险。 在经济层面,中国留学生为日本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可小觑,按照每名留学生年均消费150万日元计算,12万中国留学生每年为日本带来的经济效益高达约1800亿日元。 这笔资金不仅涵盖了学费、住宿费等直接消费,还带动了日本的语言培训、住宿餐饮、文化娱乐等相关服务业的发展。 留学人员的减少,将使日本教育产业及相关服务业遭受重创,从语言培训机构的招生困难,到住宿餐饮行业的客源锐减,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都难以逃脱影响。 留学生不仅是知识的追求者,更是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他们在日本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将中国文化带到日本,让日本民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同时,他们也将日本文化带回中国,促进了两国文化的相互理解和融合,然而,随着留学人员数量的减少,这一文化交流的桥梁将出现裂痕。 两国民间之间的理解和友好基础将受到削弱,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流机会也将相应减少,这不仅不利于两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两国关系的长远发展。 中国外交部近期发布谨慎赴日旅游提醒,教育部同步发出留学预警,这些措施针对的是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发表涉台错误言论、干涉中国内政的行为。 该言论违反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破坏中日关系政治基础,中方多个部门已提出严正抗议,为应对当前形势,中方采取包括发布预警、协调航空公司为旅客提供免费退改机票服务等举措。 这些举措既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公民生命安全的高度重视,也向日本政府传递了明确的信号:任何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中国核心利益的行为都将遭到坚决回击。 虽然日本政府拒绝撤回相关言论,但其内部也面临着一定的压力,日本国内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高市早苗的错误言论不仅损害了中日关系,也对日本自身的利益造成了负面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政府正试图通过即将召开的G20峰会场合与中方进行沟通,希望能够缓解当前的紧张局势。 这一举动显示出日本政府在面对中方强硬回应时,也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但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还有待观察。 对留学生来说,安全向来是首要权衡之事,教育部发布预警后,他们需积极响应,重新审慎评估赴日留学计划,以确保自身处于稳妥之境。 如果决定继续赴日留学,要提前做好安全防范措施,了解当地的治安情况和应急处理方法,同时,要与家人、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报告自己的行踪和安全状况。 中日关系的长远发展不应受个别政客错误言论的影响,两国在经济、文化等领域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合作仍然是主流。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日两国作为亚洲的重要经济体,加强合作不仅有利于两国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如果日本继续纵容右翼势力,无视邻国核心利益,最终将损害自身的安全和经济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