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基辛格早年的预言又被翻了出来,老爷子当年就说,俄乌打下去,最先耗干的不是俄罗斯,不是美国,更不是那些跟着起哄的小国,而是一个谁都没太往深处想的国家。基辛格一辈子搞外交,经历过冷战、二战,对大国博弈门清。 当初俄乌刚打起来,大家都猜要么乌克兰扛不住,要么俄罗斯被制裁搞垮,还有人说美国会不会被拖入战争泥潭,谁也没把英国当回事——毕竟它没直接上战场,就跟着喊口号、送点武器,看着挺轻松。 可基辛格2023年接受采访时就明说,再打下去,第一个扛不住的准是英国,当时不少人觉得耸人听闻,现在三年多过去,再看英国那光景,不得不服老爷子眼光毒。 为啥是英国?这得从它自身的底子说起,英国早就不是当年的日不落帝国了,脱欧之后日子本就不好过,贸易摩擦不断,制造业一天不如一天,经济增长慢得像爬。 结果俄乌冲突一来,它非要充“欧洲老大哥”,冲在援乌最前面,简直是给自己找罪受。 截至2025年,英国给乌克兰的援助快到250亿英镑了,这钱看着没美国多,但架不住英国经济体量小啊,这笔钱占它GDP的比例比美国高多了,相当于从老百姓腰包里硬抠出来的。 你再看它国内的情况,那叫一个惨,能源账单一年涨一倍,普通家庭光电费一年就得花2500英镑,冬天好多人开不起暖气,只能挤政府设的“温暖银行”,全英国都开了四千多家,这哪像个发达国家的样子? 食品也涨得离谱,超过16%,超市里的面包都快成奢侈品了,2200万人陷入账单危机,月光族成了常态。 更气人的是,能源企业还趁火打劫,壳牌公司利润创了115年新高,贫富差距越拉越大。 政府这边更头疼,财政早就见底了。 2024年英国公共债务占GDP比例超过100%,欠的钱比全年挣的还多,光还利息就占了预算的10%。 为了省钱,只能砍教育、医疗开支,医院排队长得吓人,学校经费紧张,可对乌克兰的援助承诺却不敢松口,生怕在盟友面前丢面子。 民调显示超过一半英国人都觉得援助太多了,该先管好自家事儿,现在支持继续援助的比例都降到40%以下了,国内怨声载道。 再对比下其他国家,就更明白英国为啥最吃力,俄罗斯虽然被制裁,但人家有能源啊,把油气卖给中国、印度这些国家,2024年能源收入超1000亿美元,足够撑军费。 军工也开足马力,坦克产量比战前高60%,炮弹源源不断,2024年GDP还涨了3.6%,根本耗不动。 美国就更别提了,纯属坐收渔利,军火卖得飞起,洛克希德马丁2024年营收涨了30%,还把液化天然气高价卖给欧洲,取代了俄罗斯的份额,经济稳得很,根本没付出啥实质代价。 英国的问题关键在战略定位错了,脱欧后没了欧盟这个靠山,没法和德国、法国分摊成本,却非要靠援乌刷存在感,维持所谓的“大国脸面”。 它想靠紧跟美国来巩固特殊关系,可美国有全球霸权红利,它没有啊,硬撑着当“急先锋”,这不就是打肿脸充胖子嘛。 现在英国制造业出口2024年降了10%以上,军工也掉链子,“阿贾克斯”战车拖了十多年没弄好,航母动不动就趴窝,自家陆军坦克数量都跌破纪录了,还在给乌克兰送武器,简直是顾头不顾尾。 基辛格看透的就是这点:战争拼到最后,拼的不是战场冲锋,是后勤和经济底气,英国这种中等体量的国家,既没美国的家底,又没俄罗斯的资源自给能力,还非要往消耗战里扎,可不就先被耗干嘛。 现在英国国内苏格兰独立呼声越来越高,支持率快到50%了,政府换届频繁,政策摇摆不定,经济衰退迹象明显,再这么耗下去,真要出大问题。 所以说基辛格这判断太准了,不是凭空瞎猜,是真懂大国博弈的门道。英国就是把自己架在火上烤,想靠别人的战争找存在感,结果把自己拖进了泥潭。 这哪是帮别人打仗,分明是在耗自己的元气,基辛格早早就点破了,可惜英国当局没听进去,现在只能硬扛着,看这架势,再拖下去真要扛不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