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天 俄罗斯外交部宣布了 11月15日,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在例行新闻

高格风和 2025-11-16 01:21:12

就在今天 俄罗斯外交部宣布了 11月15日,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说:乌克兰已经停止与俄罗斯的谈判,对和平解决冲突“缺乏基本兴趣”,这话直接点透了当下俄乌局势的关键。 扎哈罗娃的表态并非空穴来风,乌方停止谈判且年底前不重启,再加上西方大量援助,似乎都在表明乌方无意和平解决冲突。 要知道这场谈判不是一时兴起的会面,而是时隔三年俄乌重启的直接对话,从2025年5月到7月,三方在土耳其先后坐了三次谈判桌,好不容易达成了战俘交换、遗体交接的共识,甚至推进到了领导人会晤的议程边缘。那些被交换回国的战俘,那些盼着亲人遗体归乡的家庭,本以为看到了和平的微光,没想到如今却被“年底前不重启谈判”的表态泼了冷水。 乌方的选择背后,西方的援助就像一根不断续上的“输血管”。没有持续的武器补给、资金支持,很难想象冲突能拖到现在。但援助从来不是免费的午餐,那些运抵乌克兰的弹药和装备,本质上是把这个国家绑在了地缘博弈的战车上。美国、欧盟的领导人频繁与泽连斯基会面,嘴上喊着支持和平,行动上却在不断加码援助,这种矛盾的操作,让谈判桌前的诚意变得越来越稀薄。 更值得玩味的是,双方此前在人道主义议题上已经有了实质性进展。从“千人换俘”到“6000:6000”的阵亡士兵遗体交换,再到第三轮谈判敲定的1200人以上规模换俘,这些成果都是双方一点点妥协换来的。可如今乌方突然按下暂停键,甚至连已达成的1200人换俘协议都只完成了不足30%,难免让人质疑其停止谈判的真实用意。是真的认为战场能带来更多筹码,还是早已被外部势力绑住了手脚? 冲突持续至今,最煎熬的从来不是谈判桌上的政客,而是两国普通民众。乌克兰的土地上,农田荒芜、城市残破,年轻人要么扛枪上战场,要么背井离乡;俄罗斯的家庭也在承受着亲人离别、制裁冲击的痛苦。和平从来不是单方面的让步,而是双方都愿意放下执念,为生命让步。扎哈罗娃的表态或许带着俄方的立场,但“缺乏和平兴趣”的评价,在停止谈判的事实面前,很难不让人深思。 西方的援助能撑一时,却撑不起长久的安宁。战场没有赢家,拖延下去只会让更多家庭破碎,让更多土地沦为焦土。那些喊着“支持乌克兰”的国家,真的希望看到冲突无休止升级吗?还是说,他们只是在利用这场冲突实现自己的地缘野心?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高格风和

高格风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