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1月,解放军用电台向成都警备司令严啸虎喊话:“严啸虎注意,你在成都治

名城探寻 2025-11-15 09:15:23

1949年11月,解放军用电台向成都警备司令严啸虎喊话:“严啸虎注意,你在成都治安维持的不错。只要不烧杀、不破坏,我们是很欢迎的。” ​严啸虎是四川华阳人,在川军中属于刘湘这一系的,担任过成都警备司令。 那时候的严啸虎,心里跟揣了块石头似的。他打小在四川长大,跟着刘湘从士兵一步步熬到警备司令,骨子里早刻下了“护着家乡”的念头。刘湘在世时就常说,川军可以打仗,但不能让四川百姓遭罪,这话他记了一辈子。 1949年秋,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胡宗南带着几十万残兵退到成都,扬言要“坚壁清野”,把工厂、仓库全炸了再走,严啸虎看着满城的老房子和惊慌的百姓,夜里根本睡不着觉。 他手里的警备部队不算多,也就几千人,真要跟胡宗南硬拼,无异于以卵击石。可让他跟着胡宗南干破坏的事,他又做不到。那段时间,他天天往各个工厂跑,跟工人们说“有我在,没人能随便炸厂子”,又让手下的兵在仓库、学校周围布岗,明着是“执行防务”,实则是盯着胡宗南的人。 有次胡宗南的副官带着兵来要炸发电厂,严啸虎亲自拦在门口,说“成都没了电,全城人都得冻着饿着,要炸先炸我”,硬是把人逼了回去。 解放军的喊话,算是给严啸虎吃了颗定心丸。但他没立刻表态,不是犹豫,是怕胡宗南的人搞报复。他偷偷找了曾经跟共产党有过接触的川军老部下,让对方捎话给解放军:“只要不害百姓,我严啸虎绝不为难。” 背地里,他还把成都的布防图、仓库位置悄悄整理出来,等着合适的时机交出去——他知道,这些东西能帮解放军少走弯路,少流血。 12月初,胡宗南见大势已去,准备坐飞机逃跑,临走前还想拉着严啸虎一起走,说“跟我去台湾,保你有官做”。 严啸虎当场就拒了,说“我是四川人,根在这,走不了”。胡宗南气得骂他“糊涂”,却也没敢对他怎么样——那时候严啸虎的警备部队已经把机场外围控制住了,真闹僵了,胡宗南未必能顺利起飞。 胡宗南跑了以后,成都城里的残兵没了主心骨,开始抢东西。严啸虎立刻下令,警备部队全员上街,见着抢东西的就抓,不管是国民党的兵还是地痞流氓,一律按军法处置。 有个排长带着人抢粮店,被他抓了现行,当场就撤了职,押着游街示众,城里的秩序很快就稳了下来。老百姓看着街上巡逻的警备兵,不像以前那样躲着走了,有胆大的还会递碗热水,这让严啸虎心里暖烘烘的——他知道,自己没做错。 1949年12月27日,解放军开进成都,严啸虎带着警备部队的军官在城外迎接。他把整理好的布防图、物资清单双手递过去,说“成都交给你们,我放心”。 解放军没把他当“敌人”,反而夸他“护了成都百姓,立了功”。后来,他被安排到西南军政委员会工作,专门负责协调地方和军队的关系,继续做着护佑家乡的事。 严啸虎的选择,从来不是“投机”。他一辈子在川军里混,见多了战乱带来的苦,心里最看重的就是“百姓不遭罪”。解放军的喊话,恰好戳中了他的软肋——只要能保成都平安,他不在乎自己的“身份”。 而成都的和平解放,也证明了这样的选择有多重要:没有炮火,没有破坏,老百姓照样过着日子,工厂照样开工,这比什么都强。 有时候,决定历史走向的,未必都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可能就是一个本地人“护着家乡”的执念。严啸虎不是什么大人物,却用自己的方式,让一座城避开了战火,这样的选择,值得被记住。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5
名城探寻

名城探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