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时期的李讷,越来越毛主席了! 李讷出生在1940年的延安,那时候毛泽东已经4

陈砚之 2025-11-14 19:13:04

晚年时期的李讷,越来越毛主席了! 李讷出生在1940年的延安,那时候毛泽东已经47岁,把她留在身边没送保育院。她成了家里唯一跟着父母过完童年和青年的孩子。延安的窑洞生活让她从小接触革命氛围,父母忙碌但总抽时间关心她。进北京后,她上寄宿学校,毛泽东要求她跟大家一样吃食堂,不许特殊。她高中骑自行车上学,大学考进北大历史系,住八人间宿舍,吃学校饭,下乡劳动跟同学们一样。三年困难期,她在学校省粮食,回家也不多吃。毕业后进北京市委工作,住普通宿舍,坚持自力更生。1976年毛泽东去世,她陷入困难,与前夫分开,独自带儿子王效芝生活。在西城区小胡同四合院,她用工资和少量积蓄过日子。1984年经介绍嫁给王景清,两人开始平静生活。王景清退休后帮她分担家务,让日子好过些。 李讷晚年生活越来越体现毛泽东的作风,她家在万寿路四室一厅,装修保持旧样。客厅书柜放两万多本书,大多是母亲留下的,还有毛泽东著作。她每天看书,保持父亲爱阅读的习惯。家具陈旧,她不愿换新,坚持节俭原则。衣服只有几套,深蓝套装穿多年,不追品牌。家中摆毛泽东塑像,她定期擦拭。教育儿子王效芝,她让他读职业高中,第一份工作当门童,强调实践重要。腿疾发作后,她还是保持简单习惯。外出挤公交,不坐专车,像大学时一样。参加活动时拒绝喝酒,体现节俭。她练书法,读文史书,标注重点。这些点滴让她晚年像毛泽东,朴素坚定。 李讷从小受毛泽东教育,不搞特殊。大学时每周乘公交回家,一个多小时路程。有次卫士开车接她,被毛泽东制止。困难期她报17斤口粮,毛泽东赞成。她工作后住简单屋子,书架床铺而已。毛泽东给她回信,夸她开始思考不足。晚年她感激这些教导,说是父亲最大财富。她和王景清相伴,王帮她买菜修门,她关心王健康。两人讨论历史,练习书法。王写书时她提供参考。腿疾严重,王买三轮车载她看病。街坊见他们朴素,难信她是毛泽东女儿。她任红色文化促进会会长,身体允许时出席纪念活动,缅怀革命业绩。 李讷健康从小不好,晚年肾病失眠缠身。王景清陪她就医,四处求方。2021年王景清去世,她独自维持习惯,出门少。中央关心她的医疗,提供条件。她生活平静,不常外出。儿子王效芝孝顺,继承家风。她偶尔捐款助人,如河北水灾寄出一万元。参加2016临沂活动,她建议不喝酒,大家敬重。她家无贵重摆件,只有书籍和塑像。地板上堆书,她整理整齐。冰箱是儿女添的,她原本不用。这些体现她继承毛泽东家风,艰苦朴素。 毛泽东对子女教育严,不许特殊。李讷大学住宿舍,吃食堂,下乡扛锄头。回家看父亲,只每周一次。卫士买饼干给她,被毛泽东批评。她毕业工作,坚持普通生活。毛泽东说她是学生,就按规定。她晚年回想,说父亲严格是为她好。她写信给父亲剖析缺点,毛泽东回信鼓励。这些家书体现家风传承。李讷教育儿子也这样,让他实践重于书本。王效芝工作后,她教他节俭。她家书多,珍视毛泽东著作,作为精神遗产。 李讷婚姻两段,第一段离婚后带儿子艰难。第二段与王景清,携手36年。王13岁参军,为刘少奇毛泽东站岗。退休后包揽家务,拉车买煤,冬天囤白菜。李讷身体弱,王陪看病。两人有共同话题,历史文学。王写剧本,她提醒别累。结婚后生一子,毛泽东外孙已成年。她没继承财产,只精神遗产。晚年她住单元房,有书房。喜欢书法,读文史。秘书说她心情好时多。 李讷近况85岁,健康欠佳,全身浮肿,肾衰竭等多病。维基显示她还活着,活动少。2025年更新不多,但她继续低调生活。参加纪念活动,表达对沂蒙人敬佩。她认为父亲教导让她渡难关。家中电话报纸老式,她看国内外新闻。地板书籍堆积,体现爱书。儿子工作稳定,她教他靠双手。

0 阅读:0
陈砚之

陈砚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