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桓帝刘志刚登基时,才十五岁,宫里说话最算数的是窦太后。说他被操控,一点不掺假,

张允文化历史 2025-11-13 11:49:34

汉桓帝刘志刚登基时,才十五岁,宫里说话最算数的是窦太后。说他被操控,一点不掺假,只是这操控,像层裹着蜜糖的纸,刚开始尝着甜,等想撕下来时,早已经粘得撕不掉了。 窦太后是桓帝的皇后,她爹窦武是大将军,靠着这层关系,桓帝才从一个偏远的诸侯王,被推上了皇帝宝座。刚进宫那几年,桓帝对窦太后和窦武很是依赖——朝堂上的事他不懂,底下的大臣他不熟,有窦家撑腰,他才能安安稳稳坐在龙椅上。 窦太后对他倒也“贴心”,吃的穿的都挑最好的,宫里的太监宫女全是她亲自选的,连跟谁说话、见哪些大臣,都得先过她这关。有回桓帝想召自己的老师进宫聊聊,窦太后笑着说:“陛下刚亲政,忙着呢,老师那边我让人送些赏赐过去就行,不用特意召见。”桓帝喏喏地应了,心里却有点不是滋味——他都快二十了,连见个老师都得看人脸色。 窦武更不用说,朝堂上的事几乎全由他说了算。桓帝想提拔个自己喜欢的郎中,窦武说:“这人资历太浅,再历练历练吧。”转头就把自己的侄子塞进了那个职位。桓帝看着窦武在朝上侃侃而谈,底下大臣一片附和,自己像个摆设,手里的玉圭都快被汗浸湿了。 有回私下里,桓帝跟身边的小太监嘀咕:“大将军是不是管得太宽了?”这话不知怎么传到了窦太后耳朵里。第二天,窦太后就把他叫到宫里,屏退左右后,叹着气说:“陛下,窦家为了您的皇位,得罪了多少人?现在不管严点,万一出点乱子,咱们娘俩可怎么办?”说着还抹起了眼泪。桓帝看着她哭,一肚子话全憋了回去,只能连连说:“太后说的是,朕知道了。” 他不是没想过挣脱。有次窦武想把禁军全换成自己人,桓帝鼓起勇气说:“禁军里有些老将跟着先帝多年,换了怕人心不稳。”窦太后当即沉了脸:“陛下是不信窦家,还是觉得哀家老糊涂了?”桓帝吓得赶紧摆手:“不是不是,朕听太后的。”最后禁军还是被窦家的人把持了,他夜里躺在床上,听着宫外巡逻的脚步声,总觉得那脚步声都带着窦家的影子。 转折出在窦武想除宦官那回。窦武觉得太监干政不像话,想一锅端了,结果消息走漏,被宦官们先下手为强,借着桓帝的名义下诏,说窦武谋反。桓帝那会儿正被宦官们围着,说窦家要废了他另立皇帝,他一时慌了神,稀里糊涂就认了这道诏书。等窦武兵败自杀,窦太后被软禁,桓帝站在空荡荡的宫殿里,才后知后觉——自己好像挣脱了窦家的手,可又被另一群人攥住了。 后来有人说,桓帝其实早想摆脱窦太后,只是没找到机会,宦官们不过是帮他递了把刀。可也有人说,他从头到尾都是被推着走的,窦太后在时听窦家的,窦家倒了听宦官的,自己从来没真正做过主。 《后汉书》里说桓帝“多内宠,怠于政事”,可谁又知道,他年轻时是不是也想过好好干一番事业?只是刚登基时被窦太后罩着,想动不能动;等能自己做主了,早就被磨没了心气。 说到底,桓帝的被操控,一半是身不由己,一半是自己不争气。窦太后的操控像根拐棍,刚开始离不了,等想扔了,却发现自己早就站不稳了。后来他放纵自己,或许就是因为明白——这皇帝当得再风光,也不过是别人手里的皮影,线在哪头,自己说了不算。

0 阅读:37
张允文化历史

张允文化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