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媒体圈子泡久了就知道,买车合作是一种行业潜规则。有时候不买,连进媒体名单的

俊健说汽车啊 2025-11-10 14:06:30

在汽车媒体圈子泡久了就知道,买车合作是一种行业潜规则。

有时候不买,连进媒体名单的机会都没有。

那么这种潜规则是怎么形成的呢?

从甲方视角来说,他们希望高密度的、具有真实感的内容,有车才能有这种内容。

从乙方角度,部分跨界博主希望到汽车行业。过去买手机,今天买汽车,也算是一种惯性,或者说这是一个投名状。

但搞多了以后,KOC买车吹车,消费者其实也免疫了。

因为一个KOC可以有七八台车,轮番吹,吹到粉丝免疫了。你手头上的七八台车都这么好吗,粉丝会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而KOC也开始感到头疼,他们还不像普通消费者,一台车用五六年,而且需要当做资产一样去管理自己手头的车。车价折损太大的首要风险要担,平时管理、停放、保险、能耗等等成本也是一天不停。

于是,出现了一种现象:

因为品牌想让KOL成为自家车主,沟通合作方案的时候,KOL无法接受该方案而炸毛,直接在网上挂品牌方。

我不喜欢在网上挂人,每个人的站位是不同的,沟通有gap很正常,私下说了就行。

但另一方面,我也建议品牌方让KOL轻装上阵,别动不动让买车,我们真没这么多钱。

你们那么多媒体试驾车,请大大方方的告诉KOL,欢迎你来试、欢迎你来用、欢迎你分享你的体验。大家碍于情面,也不会借你的车出负面的(当然各位也别拿去做竞对内容啊)

对品牌方选择KOL和KOC,我觉得也有一个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看对方是不是真心喜欢你,以及真心有观点。

真喜欢你的KOL们,是会有自来水的特点的,比如我对很多中外品牌,都是自来水。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各家车企的媒体名单里头,有多少是没原创、没观点、发通稿的媒体?

我现在参加媒体活动,哪怕是线上发布会,我最少也要出两三条长篇大论的微博,然后再是一条长视频或者短视频。我的内容说不上好,流量也说不上好,以诚待人是我的底线,很累,但也乐在其中。

另外,我认为一个正常的KOL,他手头上的车,不应该超过四五台。自己一台、爱人一台、父母一台,每一台都是自己和家人喜欢的,才合情合理。

这次KOL和品牌方的交恶,本质上也是行业生态恶化的缩影。还是期待反内卷的力度更大一点,这个生态才会好起来。

大v聊车

0 阅读:0
俊健说汽车啊

俊健说汽车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