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崩得太突然!郭台铭绝对没料到,以前大陆工厂灯火通明的代工巨头,如今像破气球般迅速泄气,帝国说没就没了! 最先露出颓势的是郑州富士康,那可是苹果iPhone的核心代工基地,现在厂区早就没了往日的热闹劲,用工规模悄无声息地缩了水,有人说是机器换人闹的,自动化设备顶替了不少人工,但真正的根子远不止这个。 郭台铭早年押宝“规模为王”,靠人海战术把代工成本压到最低,可现在这套玩不转了,四川那边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三季度制造业人均人工成本都涨到7335元/月了,就算用机器,设备采购维护也是笔巨款,利润空间一下就被挤薄了。 更要命的是靠山苹果变心了,为了平衡供应链,苹果明着暗着扶持立讯精密,还撺掇它跟可成科技合作搞iPhone组装。这立讯可不是软柿子,手里握着声学组件、震动马达这些iPhone核心零部件的产能,垂直整合能力比富士康还强。 2024年立讯一季度净利润就涨了59%,上半年还保持着40%到60%的增速,抢起订单来毫不手软。郭台铭以前靠着跟苹果的深度绑定高枕无忧,哪想到对方会亲手培养出个“掘墓人”,等反应过来时,不少旧款iPhone的代工份额已经被抢走了。 被逼着挪窝也是个大坎,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美国对印度造的手机零关税,对中国产品却加税,苹果一个劲催着供应链南迁。富士康没办法,只能砸钱去印度建厂,光是2025年就注资15亿美元扩建基地,班加罗尔新厂投了26亿美元,目标年产两三千万部iPhone。 可印度工厂就是块烫手山芋,表面上去年组装的iPhone价值冲了220亿美元,同比涨了60%,实际全是中低端机型。Pro系列这种高端机根本搞不定,良率忽高忽低,供应链响应慢半拍,新机首发还得靠中国厂区撑着。 更尴尬的是零部件本土化率才35%,摄像模组、OLED面板这些核心配件还得从中国运过去,折腾半天成本没降多少,效率反而低了。 内部没稳住,外部市场又变了天,虽说2024年消费电子看着在回暖,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涨了5%,可风向早转了,高端机成了香饽饽,1000美元以上的机型上半年销量涨了18%,折叠屏手机更是翻着倍涨。 可富士康最擅长的是大规模组装标准机型,面对AI手机、AIPC这些需要快速迭代的新产品,反应明显慢了。IDC预测2025年AIPC渗透率要到37%,AI手机2027年能到43%,这些新东西需要SiP制程这类新技术,立讯早早就跟可成布局了,富士康却还在吃老本,订单自然往对手那边流。 郭台铭的战略失误也埋了大坑,这些年一门心思跟着苹果走,把鸡蛋全放一个篮子里,等想搞多元化时已经晚了,一会儿想做芯片,一会儿又掺和新能源,可没一样做出起色。 反观印度那边,塔塔集团趁机收购纬创的业务,还接手了和硕的工厂,跟富士康抢地盘,内外夹击下,大陆厂区的产能闲置越来越多,以前机器轰鸣的车间现在冷清得很,哪还有半点代工巨头的样子。 说到底,富士康的崩塌不是偶然,它靠低成本和规模优势起来的,却没跟上成本上涨的节奏,也没守住技术迭代的关口。被苹果卸磨杀驴,被立讯追着赶超,自己又押错了供应链的宝,这么多问题凑到一块,再大的帝国也扛不住。郭台铭没料到的不是崩塌本身,而是时代变了,他那套老办法早就不管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