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猪肉困境:月薪三块五,吃肉成奢望

冷紫叶 2025-10-14 11:39:14

朝鲜人很少吃猪肉。不是朝鲜人不想吃或少吃猪肉,而是对于绝大多数普通民众来说,猪肉(以及其它肉类)是一种昂贵且难以经常获得的奢侈品。 去过朝鲜的人大概有印象,平壤普通江超市里的猪肉价格不算离谱,一公斤合人民币二十块左右,比中国一线城市还略低些。 可问题出在收入上,据常驻当地的记者透露,普通朝鲜工人一个月工资也就四千到五千朝鲜元,就算是效益好的工厂,月薪撑死了二十多万朝元。 更关键的是汇率猫腻,官方牌价一块人民币换十六朝元,可黑市上得一千三朝元才能换一块人民币。 这么一算,普通工人月薪折成人民币也就三块多到一百五,想买一公斤猪肉,得花掉半个多月甚至大半个月的收入,这哪是日常消费能承受的。 猪肉价格之所以这么离谱,跟本地生猪供应的紧张脱不了干系,朝鲜不是没有现代化养猪场,平壤三石区的大同江养猪厂就是个典型。 里面种畜舍、增肥舍、肉类加工厂一应俱全,饲料供给和屠宰加工全是自动化流水线,连猪心、猪蹄这些副产品都能做成食品,产出的猪肉还挺受好评。 可这家工厂去年能产出几万头仔猪,猪肉产量也才一千多吨,还得拿出不少来加工成香肠、猪蹄制品这些,这点量要分给全国民众,简直是杯水车薪。 更头疼的是饲料问题,养猪离不开大量优质饲料,而饲料的核心是粮食,朝鲜的农业资源本就紧张,20世纪90年代中期还爆发过大饥荒,之后连粮食配给都只有三百万平壤市民能享受,哪有多余的粮食用来做饲料。 就算想搞循环生产也不容易,大同江养猪厂得靠自己的有机质复合肥料车间,一天生产几千吨肥料送给果木农场,才能换得饲料原料的平衡。 对比平壤鲇鱼厂为了节约成本,把饲料蛋白质含量提到45%以上,还得严格控制饲料投入比,就能想到养猪的饲料成本有多高。成本降不下来,猪肉价格自然压不低。 而且朝鲜的生猪养殖还得面对疫情威胁,联合国粮农组织早就通报过,朝鲜和蒙古、俄罗斯这些国家一样,都出现过非洲猪瘟疫情,这种病毒传染性极强,一旦爆发就得大规模扑杀生猪,存栏量立马锐减。 本来供应就紧张,再遇上疫情冲击,市场上的猪肉更是少得可怜,价格只会往上涨。 更关键的是,有限的猪肉资源还得优先保障特殊群体,朝中社就报道过,金正恩多次视察人民军的养猪厂,像第549部队那家养猪厂,还是金正日当年特意指示建成的畜产基地。 他每次去都要叮嘱工作人员科学养猪,提升加工自动化水平,多生产香肠之类的肉制品送给军人,军队的需求得先满足,剩下的猪肉才能流入民用市场,普通民众能分到的份额可想而知。 物资分配制度也加剧了猪肉获取的难度,朝鲜实行配给制,但粮食配给都只覆盖平壤市民,猪肉这种奢侈品的配给范围只会更窄,大部分地区的民众想买猪肉,只能靠半公开的私营市场。 可早年间朝鲜搞过货币改革,新旧币一比一百兑换,本来想着稳定经济,结果反倒让市场瘫痪、物价飙升。 当时官方定的猪肉价是四十五朝元一公斤,可实际市场价最低都要八百朝元,最高能涨到四千朝元,翻了近百倍。 黑市汇率更是乱得离谱,一美元能换一万到八万朝元,普通人手里的钱瞬间贬值,就算想买也拿不出真金白银。 就算抛开价格不谈,想买猪肉也未必能随时买到,朝鲜的商品供应本就紧张,加马浦水产事业所宁可花大力气搞海水养殖热带鲫鱼,利用涨潮落潮调节水质,搞立体养殖降低成本,也很少扩大养猪规模。 毕竟养鱼周期短、产量高,六个多月就能出栏,比养猪更能快速解决肉类供应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猪肉自然成了普通民众偶尔才能尝鲜的奢侈品,而非日常菜肴。 所以说不是朝鲜人不爱吃猪肉,实在是现实条件不允许,从养殖产量到饲料成本,从收入水平到分配制度,再到疫情和经济波动的影响,层层因素叠加下来,让猪肉成了大多数人消费不起的稀罕物。能偶尔吃上一回,对普通家庭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

0 阅读:92
冷紫叶

冷紫叶

感谢大家的关注